中国7月出口创2020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

7 月份,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分别骤降20%以上。

图片来源:Cfoto/Zuma Press

7月份中国对外出口大幅下滑,加剧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西方需求的萎缩正在损害中国政府重振经济增长的努力。

在今年春天的短暂反弹之后,中国对外商品出口恢复了始于去年10月份的长时间下滑,当时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开始改变,从购买家具和电子产品转向娱乐和外出就餐等服务。

另外,中国政府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促使一些西方制造商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而这反过来预计也会削弱双方的贸易关系。

最近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困境正在不断加深。本周,中国已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新的危机迹象。青年失业率创下纪录高位。而且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正处于通货紧缩边缘,许多人担心若出现通缩,中国经济将被拖入一个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出口大国也在努力应对全球贸易需求下滑造成的困难局面。韩国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6.5%,降幅较6月份的6%有所扩大。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包括中国和越南在内的七个亚洲国家中,有五个国家的制造业上个月出现萎缩,表明西方国家的基本需求疲软。

总之,中国和亚洲其它地区的低迷数据表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冲击开始增大。

经济学家预计,由于经济衰退的威胁挥之不去,美国和欧洲的增长阻力将在今年剩余时间里继续抑制消费者支出和企业借贷。欧美的增长阻力一定程度上源于持续的通胀压力。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在6月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总体而言,2023年下半年的全球贸易前景是悲观的。”

该机构目前预计,受通胀和乌克兰战争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全球商品贸易在今年第一季度增长1.9%后,第二季度将环比萎缩0.4%。

中国海关总署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4.5%,这是自2020年2月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以来的最大同比降幅。

与上年同期相比,7月份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均下降了20%以上。出口唯一的亮点是:根据海关数据的计算显示,7月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飙升。

中国消费者正在收紧钱包,给中国经济复苏带来了压力。

图片来源: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对中国来说,出口疲软预示着国内经济将面临更多麻烦,眼下中国经济在多个方面都步履蹒跚。中国去年年底取消疫情防控措施引发了国内经济的复苏,但自今年4月份以来,复苏势头一直在减弱。

经济学家表示,中国民营部门因多年来的防疫限制措施和监管整顿而备受打击,并且消费者因信心不足而不愿在住房、家电等各种大件商品上大手笔花钱。

在年初短暂回暖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今年已进一步恶化。上半年,作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抑制了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周一,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Country Garden Holdings, 2007.HK, 简称﹕碧桂园)未能支付两笔美元债券的应付利息。这家房地产公司曾被中国政府誉为其他房企的楷模。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首席亚太经济学家Steve Cochrane称,7月份低于预期的贸易数据给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及其对于第三季度经济加速增长的憧憬再添坏消息。

他说,中国的复苏之路将漫长而艰难。

7月份中国商品出口同比下降14.5%,降幅超过6月份的12.4%,也大于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的下降12%。

7月份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同比下降23%。当月中国对欧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简称:东盟)的出口分别下降约21%。东盟由包括新加坡和印尼在内的10个国家组成。

6月份美国与全球其他地区的贸易额也下降,进口和出口双双下滑,这是反映高利率正令美国经济活动降温的最新迹象。

美国商务部周二公布,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美国6月份进口环比下降1%,至3,130亿美元,为2021年11月以来最低。出口下降0.1%。

6月份,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额环比下降4.3%。6月份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减少21亿美元,至228亿美元,并且美国对华出口创下202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截至6月份的12个月,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降至3,131亿美元,为2021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受汽车等高价值商品销售的帮助,7月份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52%。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中国的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5%,而对俄罗斯的出口同比飙升了73%。

尽管如此,经济学家们认为,鉴于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的总体规模仍然相对较小(大约相当于中国与美国总体贸易额的三分之一),这两个邻国和地缘政治伙伴之间蓬勃发展的贸易并不会扭转中国出口整体放缓的长期趋势。

受汽车等高价值商品销售的推动,7 月份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有所增长。

图片来源:Cfoto/Zuma Press

对许多中国制造商和出口商来说,坏消息是西方富裕国家正在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美国官员及其在欧洲的盟友一直促使企业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一个可信赖的国家圈子。

这削弱了中美之间的贸易联系。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在过去的一年半里,美国作为中国的出口市场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而美国对于作为商品供应国的中国的依赖程度下降更多。

7月份中国进口的降幅也超出预期,较上年同期下降12.4%,为1月份以来最大同比降幅。6月份进口降幅为6.8%,此前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7月份进口下降5%。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进口商品(包括中国企业将转化为成品的中间产品)的下降反映了全球制造业链条的广泛疲软。这也显示出,尽管中国经济摆脱抗疫限制相关影响已六个多月,但国内消费仍然乏力。

经济学家称,最新一批疲软的经济数据可能促使中国政府考虑采取更多刺激措施。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官员已要求地方政府加快发行债券,为基础设施支出提供资金,此举可能提振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帮助中国进口在未来几个月重拾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