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失业问题恶化,经济面貌正在改变

图片来源:THOMAS PETER/REUTERS

Tanner Brown

Wu Ning在英国拿到硕士学位后回国已有六个月。一开始他十分兴奋,觉得回国后自己会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但现在,他变得很沮丧。

他在北京通过电话向MarketWatch表示,之前他没预料到自己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仍跟父母住在一起,连个伴也找不到。他的故事与最近几个月接受MarketWatch采访的几十位中国年轻人的情况差不多。

一些巨变正在重塑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而感受最强烈的莫过于中国的年轻人。

中国的青年失业率正在飙升,6月份青年调查失业率达到了创纪录的21.3%,预计还将继续上升。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6月份同年龄段的美国年轻人失业率为7.5%。

北京大学副教授张丹丹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把放弃求职的人计算在内,这个群体的失业率可能高达46.5%。这篇文章现已被删除。

年轻人创纪录的失业率、就业不足和职业倦怠正在改变这一代,他们步入成年的时间正值中国经济经历30年爆炸式增长之后。他们的上一辈人经历过的是那个日益繁荣和机会不断增加的黄金时代,许多年轻人说,他们的父母不了解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已返回老家成都的25岁留学生Lu Weilin说,在她妈妈看来,自己在澳大利亚读完学位却只找到一份餐馆的工作,这是她自己的问题。成都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大都市。

官方数据显示,每五名这样的年轻消费者中就有一人没有工作,还有更多人存在就业不足问题,这对中国的零售业带来很大影响。中国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2022年以来最差表现,其中服装、化妆品和汽车销售下降尤为明显。

其他行业领域也萎靡不振。中国7月份进出口继续同比下降,降幅甚至超出了经济学家的预期。出口是长期以来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7月份出口大幅下降了14.5%,创下44个月以来的最大降幅。周二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进口连续第五个月下降,同比下滑12.4%。原因很简单:国内外对商品的需求都不足。

这一切都发生在经济学家原本预测中国经济将走出去年新冠疫情引发的疲软并在今年迅速复苏之际。但预期中的经济反弹并未实现。

但经济低迷带来的种种影响已经超越了经济领域,延伸到了社会、家庭甚至更长远的人生规划中,尤其是对中国的年轻人影响甚大。在中国,接触机会较少的年轻人很难找到心仪的对象。结婚率和出生率都急剧下降。很多高学历但却无法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不得不“家里蹲”,而家庭内部的摩擦让身处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变得痛苦难耐。

许多来自中国和海外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得不屈就于远远低于其预期地位和薪资水平的工作。

一位刚从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毕业的中国学生终于得到一家教育公司的面试机会,这家公司提供了一个她认为“配不上她”的职位。该公司没有给她录用通知,而是问她是否愿意以每天人民币150元(约合20美元)的报酬实习。墨尔本大学现在的排名高于耶鲁大学(Yale)。

这位姓Wang的求职者说:“我现在想不出这辈子还有什么比这更加令人沮丧的事了。”

硬币的另一面同样不尽人意。

在失业率飙升的背景下,那些主要雇用年轻人的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与员工讨价还价的筹码,尤其是科技公司。接受一个职位可能意味着同时接受“996”工作制,即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六天。

这种工作制度会让年轻员工疲惫不堪,对自己的工作失去兴趣,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爱情或社交生活。此外,研究表明,在职业生涯早期,即使只是暂时屈就于被认为低于自身能力的职位,也会对职业生涯产生持久的不利影响。

但或许可以说,这些变化中最沉重深刻的将是中国人口结构的改变。中国已经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人口危机,即老龄化人口数量将大大超过供养老人所需的劳动力数量。

但根本无力负担中国超高房价的中国年轻人,或者是那些既没时间也没精力谈恋爱的中国年轻人,很可能会把这个少婚少育的社会更快地推向临界点。

即使在中国超现代化的一线城市,年轻男性也被期望着应该拥有一套住房,最好还有一辆车。学者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丈母娘经济”,即未来新娘的母亲们要求男方必须拥有房产。

一个中国学者团队最近发表了一份报告,指出持续上涨的房价已大大降低了中国的结婚率,房价是结婚成本里的一项重要指标。

这份研究报告的作者Zhou Hongyong说,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许多年轻人因为买不起房子而选择不结婚。

(本文译自MarketWatch。MarketWatch由《华尔街日报》母公司道琼斯运营,但MarketWatch独立于道琼斯通讯社和《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