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在大溪老街福仁宮廣場前參加巨型陀螺比賽。(中央社檔案照片)
民眾在大溪老街福仁宮廣場前參加巨型陀螺比賽。(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網站)1981年(民國70年)9月12日:桃園縣大溪鎮福仁宮為慶祝中秋佳節,舉行一項難得一見的巨型陀螺比賽,吸引了許多觀眾。

陀螺台語稱為「干樂」,民國57年,大溪雕石師傅簡武雄以打石的鑿子為軸尖,首創5斤重的陀螺獨特打法,一時蔚為風氣,當時陀螺愈做愈大,最重的曾高達120公斤,成為鎮鎮之寶的「一代陀螺王」,現在到大溪老街上還可以看到。

之後,每到假日午後,大溪老街福仁宮廣場逐漸成了練習與表演炫技的最佳場所,打陀螺的人興高采烈聚集在廟口一顯身手,而隨著陀螺的旋轉與仆倒,圍觀群眾也不時傳出掌聲或惋惜的嘆息聲。

70年9月12日,福仁宮為慶祝中秋佳節舉行巨型陀螺比賽。之後大溪鎮公所於91年舉辦大溪陀螺爭霸賽,並在92年10月開辦第一屆的「大溪陀螺節」。

想看更多陀螺的照片,立即到中央社影像空間。1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