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2023 - 00:36

《中国对非洲政变保持高度警惕》是9月1日上市的法国世界报在第四版——国际版面刊登的专稿文章标题。作者是世界报驻北京记者弗雷德里克·勒迈特。他指出非洲大陆的政治动荡使北京主导的、在“新丝绸之路”框架内的投资面临更大风险。

文章在开篇称,对中国来说,非洲政变有好有坏。 好的一面是政变凸显了以普选为基础的“西方”民主的局限性,也为批评前殖民国家的作为提供了机会。 坏处是会破坏国家的稳定,增加外来投资的风险,并最终损害其自身的经济利益。 但总的来说,在这些危机时期,“中国保持低调,即使北京有能力施加一定的影响”,法国一位驻非洲政变国家的外交官如是说,他认为,“西方国家将中国人的作用与俄罗斯人的相提并论是错误的。 在非洲,中国人将宝押在于非洲大陆的稳定上,在双边层面他们已成为非洲大陆的主要捐助者;而俄罗斯则恰恰相反,出于战略和短期经济利益的考虑,试图破坏非洲大陆的稳定。 这位外交官继续指出: “在联合国安理会,俄罗斯刚刚否决了一项延长对马里军政府制裁的决议,而中国投了弃权票”。

巧合的是,加蓬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在北京举办为期六天的第三届中非和平安全论坛。 据中方称,这次会议汇聚了“来自非洲联盟和近五十个非洲国家的一百多名代表”。

经济关系不对称

文章称,本周二,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声称“相互帮助的传统没有改变”,甚至呼吁中非“加强合作”。 据新华社报道,李部长“特别”与来自塞内加尔、科摩罗、刚果共和国、喀麦隆、加纳、赞比亚、南苏丹、冈比亚、毛里塔尼亚和乌干达的“国防官员”举行了会谈。

虽然中国不像俄罗斯那样向非洲派遣雇佣军,并且避免军事介入当地冲突,但中国和大多数非洲国家都签署了众多合作协议,并向这些国家出售军事和技术装备。 主要干预的领域包括:维和、反恐、打击海盗、人道主义援助和军事训练。 所有这些领域都被纳入习近平自 2013 年发起的重大国际投资计划“新丝绸之路”中。

毫无疑问非洲是中国外交的重点之一。 自1991年以来,中国外长每年一月都会有计划地对非洲进行年度首访。文章引述亚洲中心研究员让-皮埃尔·卡贝斯坦的话: “中国在非洲的新霸权与其说是基于军事实力,不如说基于发展不动产的经济关系,特别是以贷款的基础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无与伦比的外交、意识形态和文化活动”。

文章还举例中国在尼日尔设有一家小型炼油厂、且正在建设一条长达 2,000 公里的石油管道,预计耗资约 40 亿欧元,管线经贝宁使出口石油成为可能,中国并不一定看好7月底军方发动的政变。 2023年4月,北京宣布有意在尼日尔建设“工业园区”,特别是发展农产品加工。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卡贝斯坦指出,“中国不喜欢突发事件,而且与巴祖姆总统的关系密切,但没有谴责政变。 它的当务之急始终是确保当地中国人的安全,然后才是恢复活动。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的划分非常适合中国。 此外,北京还为该组织的总部提供了3200万美元的资金,非洲人也很听中国的话”。

文章认为,中国的谨慎态度同样适用于马里。虽然中国政府不反对延长联合国制裁,但据中国外交部称,中国正在与军政府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包括为某些村庄通电。 但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之际,北京不一定有那么多资金投资“新丝绸之路”,也不打算让当地中国人的安全受到威胁。

文章引述伦敦国王学院的高级讲师亚历山德罗·阿尔杜诺(Alessandro Arduino)在网络杂志《ThinkChina》上的分析:“尽管北京正在寻求巩固在非洲的存在,但安全局势的迅速恶化,特别是在萨赫勒地区,正迫使北京重新考虑几个基础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将工作重点放在更安全的地区”。

但“面临风险”的非洲国家的名单正在不断扩大。 中国在加蓬也应该更加谨慎,因为中国在那里修建了连接利伯维尔和让蒂尔港的唯一一条公路,并计划投资加蓬与喀麦隆的边境地区的一个大型矿产开采项目。 8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呼吁加蓬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分歧,立即恢复正常秩序,并保证被军方软禁的总统阿里·邦戈的人身安全”。

作者在文章最后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为加蓬总统邦戈铺设了红地毯,使他与法国保持距离,但现在中国发现自己和巴黎一样,被一场看似得民心的政变打了个措手不及,且这场政变时北京始料未及的。

作者: 艾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