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的成功照亮IMAX前景

IMAX银幕的票房占《奥本海默》首映周末票房的20%,这是IMAX银幕在电影首映中获得的最大此类占比。

图片来源:AaronP/Bauer-Griffin/GC Images/Getty Images

电影院没有死掉,但它们在新冠疫情后的日子明显变得更加复杂。对于IMAX来说,这样的复杂性其实是大有可为的。

根据Box Office Mojo的数据,今年到目前为止,美国国内票房较2019年同期水平低约15%。到今年年底,这一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因为好莱坞持续的罢工导致多部大片推迟上映。而且事实证明,已经上映的电影完全无法预测表现如何:《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夺宝奇兵》(Indiana Jones)和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等近期上映的大片都表现不佳,而第一部以64岁的“芭比娃娃”作为蓝本的真人电影目前的全球总票房已超过13亿美元。

对于这家专门在巨幕播放少数电影并收取额外费用的公司来说,不稳定的票房和好莱坞罢工造成的不确定性使其前景变得暗淡。但IMAX并不是一家典型的放映商。该公司不拥有影院,而是将其技术授权给影院运营商,同时收取服务费和维护费,将电影转换为其格式、监控其银幕网络并在必要时解决问题。IMAX每年近一半的收入并不依赖于票房,也不依赖于与影院业务相关的典型辅助收入流。首席执行官Richard Gelfond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卖爆米花。”

不过,IMAX依靠电影票房的那部分业务也有一些优势。约四分之三的IMAX银幕位于北美以外地区,约四分之一的票房来自不受好莱坞罢工影响的当地语言内容。纪录片也是IMAX的另一大收入来源。此外,在IMAX银幕上放映的好莱坞电影往往都是大制作影片,在后新冠疫情时代,此类影片仍是最可靠的票房来源。据TD Cowen的Doug Creutz估计,2022年上映的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约占这一年美国国内总票房的56%,相比之下,在2015-2019年平均占比为36%。

IMAX甚至还能从例外情况中获益。根据行业追踪网站The Numbers的数据,《奥本海默》(Oppenheimer)这部长达三小时、没有一个动作场面的人物传记片在全球范围内斩获了近7.8亿美元的票房,成为今年迄今票房第四高的电影。IMAX尤为从中受益,因为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长期以来一直偏爱IMAX格式,现在他用70毫米胶片拍摄电影,以优化观影体验。

IMAX银幕的票房占《奥本海默》首映周末票房的20%,这是IMAX银幕在电影首映中获得的最大此类占比。由于能够放映70毫米影片的影院数量有限,IMAX从该片受益的势头依然强劲。截至上周末,《奥本海默》在上映六周后仍在全球536块IMAX银幕上放映,其中106块为独家放映。本周三《奥本海默》在中国首映,而中国市场通常占IMAX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Gelfond指出:“这部影片的后劲肯定比我记忆中任何一部影片都要长足。”

这种非传统IMAX电影意外大获成功,给了该公司一个宝贵的机会,得以接触到以前从未体验过这种格式的电影观众。当整体电影放映行业还在摸索后疫情世界的理想路线时,IMAX已经进入扩张模式。该公司在7月底的第二财季业绩电话会议上公布,今年迄今已签订84份新系统合同,较2022年全年签约数量多出79%。

自《奥本海默》在美国上映以来,IMAX股价在过去一个月里大幅攀升。但从年内涨幅看,其表现仍落后于其他许多媒体和影院类股票,该股今年以来的涨幅仅为29%,相比之下Cinemark (CNK)涨幅为85%,标普500指数的媒体和娱乐板块涨幅为55%。尽管如此,该公司在缩小与疫情前业务差距方面速度更快。华尔街预计,IMAX 2023年收入仅比2019年水平低2%;而Cinemark和AMC娱乐控股(AMC Entertainment Holdings., AMC)年收入料将分别比2019年低8%和17%。

Wedbush分析师Alicia Reese认为,随着其市场份额的提升,IMAX是投资者参与2023年影院反弹行情的最佳选择。无论何时,一旦好莱坞罢工事件最终得到解决,或进一步提振这只股票。《奥本海默》最终向投资者展示了IMAX如何能够抵御电影行业挑战带来的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