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逆差仍高于疫情前,且有可能持续

7月份贸易逆差略有扩大,达到650亿美元,但这一数字比经济学家的预期有所收窄。

图片来源:Richard Vogel/Associated Press

美国贸易逆差一直在收窄,这对美国经济来说是一项利好。但这一逆差仍比新冠疫情暴发之前要大得多。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7月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贸易逆差为650亿美元, 6月份为637亿美元。这一数字比经济学家预期的680亿美元有所收窄,除此之外,6月份贸易逆差被下修。因此,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会比之前公布的数据略强,第三季度GDP增长看起来也比经济学家预期的要强劲。

去年的贸易逆差要大得多,平均每月逆差为793亿美元。但相较于疫情爆发前的最后一年,目前的逆差规模仍高得多,即使在剔除通胀因素后也是如此。2019年贸易逆差平均每月为466亿美元。

美国贸易逆差相较于疫情前的扩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外,相较于服务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青睐程度上升了。以美国为例,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经通胀调整后,美国今年第二季度的商品消费支出较2019年最后一个季度增长17.3%。同时,尽管消费者的旅行和观影等活动持续恢复,但同一时间段的服务支出仅增长了5.4%。服务主要来自美国国内,但美国进口大量商品。

此外,作为美国一大出口引擎的服务业并未实现同样幅度的回升。美国7月份的货物贸易逆差为900亿美元,但服务贸易顺差为250亿美元,经通胀调整后仍低于2019年的顺差规模。

从目前的情况看,新冠疫情似乎催生了一种持久的行为转变,即商品在消费者开支篮子中的占比较疫情前上升了。服务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间段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但这需要时间,而在此之前,贸易逆差都将高于没有疫情影响情况下的水平。

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中国抗拒对一些美国产品的消费。例如,电影是美国出口的服务之一,但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现在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或许需要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和,这种局面才能得到改善。

美国许多出口目的地的疲软势头对贸易也有影响。比如,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已远快于欧元区,英国的GDP低于疫情前水平。美元较疫情前走强,已进一步抑制国际市场对美国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使进口产品在美国国内更有吸引力。

可以从较乐观的角度看待这种情况:在一个日益正常化的世界里,贸易差额的收窄将有助于推动美国经济向前发展。但这种进步意味着要收复大量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