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發起調查 分析:損人不利己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上海5日電)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分析指出,中國電動車出於優勢在歐盟熱銷,歐盟發起反補貼調查是「損人不利己」,這不僅對提高歐盟電動車競爭力於事無補,還會有反作用。
歐盟決定對中國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中國商務部4日回應,對此表達強烈不滿,歐盟以「公平貿易」為名,行保護自身產業之實,這是保護主義行為,將嚴重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對於中歐經貿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中新社報導引述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表示,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為具代表性的新產業,優勢在於產業鏈齊全、供應鏈保障,以及產品性價比;中國電動車在激烈的中國本土市場累積出優勢,這不是憑藉巨額補貼形成的。
鄒驥指出,公平競爭才能激勵創新,中國電動車出口未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歐盟這個舉動是動用單邊經貿工具提高中國電動車產品在歐盟的經營成本,試圖阻礙中國電動車在歐盟發展,這不僅對提高歐盟電動車競爭力於事無補,還會有反作用。
中新社另也引述分析人士提到,除了反補貼調查外,歐盟是否還有其他手段阻礙中國電動車出口,是否可能擬出一套影響上游供應、中游生產到下游銷售的流程「組合拳」,這值得中國企業高度關注。
設點於北京的中倫律師事務所日前發布文章指出,根據WTO相關規定,反補貼調查最長時間為18個月,調查機關從發布立案公告開始,在一年半內必須做出裁定結果;但是歐盟法律規定的反補貼調查時長為13個月,低於WTO規定,在實務中,歐盟反補貼調查耗時多較法律規定短。(編輯:陳鎧妤)11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