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6T14:24:24.886Z
目前在伊朗监狱服刑的记者、人权活动家纳尔吉斯·穆罕默迪(Narges Mohammadi)获得2023年诺贝尔和平奖

(德国之声中文网)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周五(10月6日)宣布,伊朗人纳尔吉斯·穆罕默迪(Narges Mohammadi)荣获2023年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委员会在颁奖词中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2023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纳尔吉斯·穆罕默迪,以表彰她反抗伊朗妇女遭受的压迫,以及为促进所有人的人权和自由而斗争。"

穆罕默迪是伊朗主要人权活动家之一,致力于妇女权利和废除死刑的抗争。据人权组织"前线卫士"称,她目前在德黑兰埃文监狱(Evin Prison)服刑。她曾多次入狱。对她的指控包括散布反对政府的宣传。

穆罕默迪是200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艾巴迪(Shirin Ebadi)领导的民间组织"人权捍卫者中心"(Human Rights Center)的副主任。

一年前,伊朗女青年阿米尼因违反伊朗严格的女性着装规定而被捕并在拘押中死亡,引发了席卷伊朗全国的抗议浪潮

这项世界上最重要的和平奖项今年共有351名候选人。其中包括259名个人和92个组织。

和平奖是唯一一个在奥斯陆而不是斯德哥尔摩颁发的诺贝尔奖。今年,每个诺贝尔奖项的奖金为1100万克朗(约合99万美元)。

2010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当时正在中国监狱服刑的人权捍卫者刘晓波"六四"民主运动参与者、作家刘晓波2009年12月因起草《零八宪章》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11年有期徒刑。2017年7月13日,仍在服刑中的刘晓波因为肝癌在沈阳病逝,年仅61岁。

穆罕默迪(Narges Mohammadi)是第19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性,也是继人权活动家艾巴迪(Shirin Ebadi)于2003年获奖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伊朗女性

纳尔吉斯·穆罕默迪是谁?

穆罕默迪现年51岁,是一名记者和人权活动家。因为她发起反对强制妇女戴头巾和死刑的运动,在过去二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她都在监狱里进进出出。

数十年来,伊朗人权活动家纳尔吉斯·穆罕默迪(Narges Mohammadi)一直在为伊斯兰共和国最敏感的人权问题奔走呼号。

她反对教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死刑和强制戴头巾。即使身陷囹圄,她也决不放弃抗争。

她已经八年没有见到自己的孩子,最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监狱中度过,她承认自己没有马上获释的希望。

现年51岁的穆罕默迪22年前首次被捕。在过去的20年里,她多次入狱,一直坚持不懈地为伊朗的人权事业而抗争。

她最近一次入狱是在2021年11月。

穆罕默迪1972年出生于伊朗西北部的赞詹省,在成为一名工程师之前曾学习物理。

随后她投身新闻行业,为当时属于改革派运动的报纸工作。

2000年代,她加入了伊朗律师艾巴迪(200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创建的人权捍卫者中心,为废除死刑而抗争。

穆罕默迪在她所著《白色酷刑》一书中谴责了囚犯的拘押条件,特别是单独监禁,她说她自己也遭受过这种待遇。

她的家人在她的Instagram账户上定期发布有关监狱状况的最新消息。

穆罕默迪9月告诉法新社,她目前正在监狱中服刑,刑期合计10年零9个月。她还被判处154次鞭刑,仅与她在监狱中的活动有关的案件就有5起。

大赦国际称她是一名遭到任意拘留的良心犯。

去年9月,伊朗女青年阿米尼(Jina Mahsa Amini)因违反伊朗严格的女性着装规定而被捕并死亡。穆罕默迪只能在狱中目睹随后爆发的抗议活动

在阿米尼去世一周年之际,穆罕默迪和其他囚犯在德黑兰埃文监狱的院子里举行了象征性的抗议活动,焚烧了她们的头巾。

诺贝尔委员会如何评价穆罕默迪?

奥斯陆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赖斯-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en)表示,穆罕默迪"因其反抗伊朗妇女遭受的压迫以及为促进所有人的人权和自由而斗争"而获此殊荣。

赖斯-安德森在评委会的颁奖词中说:"她的勇敢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个人代价。该政权总共逮捕了她13次,定罪5次,并总共判处她31年监禁和154次鞭刑。"

“该奖项的影响不是由诺贝尔委员会决定的。我们希望这是一种鼓励,以该运动认为合适的任何形式继续开展工作。"她补充道。

消息公布后,赖斯-安德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释放穆罕默迪。

赖斯-安德森说:"如果伊朗当局做出正确的决定,他们就会释放她,这样她就可以到场接受这一荣誉,这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相关图集:全球各地声援伊朗民众抗议

巴黎:世界许多地方的人们都对伊朗的抗议活动表达了团结声援。在法国首都巴黎,示威者周日(10月2日)从共和国广场游行到民族广场,呼喊口号:“打倒伊斯兰共和国”、“打倒独裁者”。
伊斯坦布尔: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数百人参加了声援集会,其中有不少伊朗裔女性。她们喊出反对伊朗政府的口号,以及此次抗争运动的呼声“女性、生命、自由”。在库尔德居民数量最多的土耳其东南部城市迪亚巴克尔(Diyarbakir)和西海岸城市伊兹米尔(Izmir),也有以女性为主的街头声援活动。
柏林 :约五千人在德国柏林抗议伊朗政府的暴行。人们呼吁国际社会对伊朗民众展示团结,制止对女性的杀害。伊朗在德国流亡社团的一位发言人要求伊朗政府停止流血镇压,实行改革。
贝鲁特 :在中东地区,大批民众对伊朗的抗议运动表达团结和支持。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妇女们在国立博物馆前集会,要求停止对女性的暴力。
洛杉矶:在美国,人们也举行了自发集会,表达对伊朗女性的声援。如图在加州洛杉矶的市政厅前,一群示威者者打击一种名叫 Daf 的手鼓奏乐。过去这个周末,在伦敦、东京和马德里都有声援伊朗抗议的示威活动。
德黑兰沙里夫大学 :自示威爆发以来,伊朗许多大学的学生纷纷起来抗议该伊斯兰共和国的领导层及其压制政策。在德黑兰的沙里夫大学,安全力量对学生和教授进行了暴力镇压。有关视频和图片在网络上广为传播。

穆罕默迪家人:遗憾她无法分享这个"非凡时刻"

穆罕默迪的家人将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描述为"伊朗争取自由的历史性的、意义深远的时刻",同时对她无法分享这个"非凡时刻"感到遗憾。

她的家人在她入狱期间继续维护的其Instagram官方账号上表示,这一荣誉属于所有伊朗人,"特别是勇敢的伊朗妇女和女孩,她们为自由和平等而奋斗的勇气令世人钦佩。"

穆罕默迪家人表示:"这一殊荣是对穆罕默迪为伊朗带来变革和自由所做的不懈的公民与和平工作的永久证明。"

声明说:"遗憾的是,纳尔吉斯未能与我们一起分享这个非凡的时刻……由于她受到不公正的监禁,我们无法目睹她对这一非凡而辉煌的消息的喜悦反应","正如纳尔吉斯常说的:胜利并不容易,但它是确定的。"

穆罕默迪的丈夫拉赫马尼(Taghi Rahmani)周五晚些时候接受了路透社的采访。

他在巴黎的家中表示:"这项诺贝尔奖将鼓舞纳尔吉斯争取人权的斗争,但更重要的是,这实际上是为女性、生命和自由(运动)颁发的奖项。"

穆罕默迪:获奖让我感到"更有希望"

《纽约时报》周五发表的穆罕默迪的一份声明中说,全球对她人权倡导的支持和认可使她"更有决心、更有责任感、更有激情、更有希望"。

她在声明中说:"我将与伊朗勇敢的母亲们站在一起,继续反对宗教政府的无情歧视、暴政和基于性别的压迫,直到妇女获得解放。"

据《纽约时报》在X(前Twitter)上发表的一则消息,穆罕默迪表示,"我还希望这种认可能够让伊朗人的抗争变得更强大、更有组织性。胜利就在眼前。"

联合国敦促伊朗释放穆罕默迪

在被监禁的穆罕默迪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后,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呼吁德黑兰释放她和所有人权捍卫者。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告诉法新社:"伊朗妇女一直在激励着全世界。"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的声明说:"面对报复、恐吓、暴力和拘留,她们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她们因为穿什么和不穿什么而受到骚扰,并面临越来越严厉的法律、社会和经济措施。"

该声明称,"穆罕默迪的案件体现了妇女为维护所有伊朗人的权利所冒的巨大风险。我们呼吁释放她,并释放在伊朗被监禁的所有人权捍卫者。"

伊朗对穆罕默迪获奖的反应

伊朗半官方的法尔斯通讯社称,被监禁的女权倡导者穆罕默迪因"其危害伊朗国家安全的行为"而于周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法尔斯通讯社报道说,"穆罕默迪从西方人手中接过了奖杯",并称她"因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而多次成为头条新闻"。

伊朗当局尚未就该奖项发表评论。

"向伊朗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曾多次采访穆罕默迪的伊朗政治分析家、前电视主持人塞达特(Sima Sedat)告诉德国之声,她"是地球上最勇敢的女性之一"。

"我记得有一次我采访她,她正陪着另一名政治犯进入埃尔文监狱。我说:'你要在埃尔文监狱前接受现场采访'。她说:'是的。我不怕他们。'"

对于诺贝尔和平奖的宣布,塞达特表示,该奖项"确实向伊斯兰共和国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她告诉德国之声:"他们试图表明伊朗妇女的生活一切正常,但事实并非如此。国际社会对伊朗最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人权活动家之一的认可给伊朗妇女带来了希望。目前有数千名伊朗妇女被囚禁在狱中。"

德国领导人向穆罕默迪表示敬意

德国总理肖尔茨在社交媒体上祝贺穆罕默迪获得诺贝尔奖。

肖尔茨在社交媒体平台X(前Twitter)上写道:

"被捕13次。共被判处31年监禁。我向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表示敬意,感谢她的勇气和为伊朗妇女权利所做的斗争:纳尔吉斯·穆罕默迪。"

德国外交部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说,这一奖项表明妇女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在社交媒体平台X写道,"展示了女性争取自由的力量",并补充道,她"无畏的声音不能被封锁,伊朗的未来在于女性"。

最近10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以下是最近10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名单:

2022:比亚利斯基(Ales Bialiatski,白俄罗斯)、公民自由中心(乌克兰)

2021:雷萨(Maria Ressa)(菲律宾/美国)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俄罗斯)

2020: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

2019:艾哈迈德-阿里(Abiy AhmedAli,埃塞俄比亚)

2018:穆克韦格(Denis Mukwege,刚果民主共和国)和穆拉德(Nadia Murad,伊拉克)

2017: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

2016: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哥伦比亚)

2015:全国对话四方(突尼斯)

2014:萨蒂亚提(Kailash Satyarthi,印度)和马拉拉-尤萨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巴基斯坦)

2013: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

相关图集:“我没有敌人” 刘晓波的人生轨迹

领奖台上的空椅子:7月13日是刘晓波的祭日。2010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狱中的刘晓波。由于家人也无法代为领奖,在2010年12月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颁奖典礼上,人们为刘晓波放置了一把空椅子,并将获奖证书和奖章放在椅子上。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因起草《零八宪章》被捕入狱的刘晓波于2009年12月被北京当局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11年监禁。
刘晓波获德国笔会奖: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前,德国笔会宣布将该年度赫尔曼·凯斯滕奖(Herrmann -Kersten-Preis)授予中国作家刘晓波。德国笔会主席约翰诺·斯特拉瑟尔(Johano Strasser)和替刘晓波领奖的时任独立中文笔会主席廖天琪。
这个奖属于六四亡灵:当刘霞告诉刘晓波,他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时,刘晓波流着眼泪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奖应当属于六四亡灵。刘晓波曾明确表示,六四民主运动以及这场运动被血腥镇压的结局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个时代,那个地方:广场四君子:1989年6月2日,刘晓波(中间手持麦克风者)、周舵、高新和侯德健4人来到天安门广场,开始绝食。他们表示,绝食是为了抗议戒严和军管,呼吁学生和政府以和平谈判、协商对话来解决双方对立。此后,被称为“四君子”的他们一直待在广场,直至六四凌晨。
“我一定要坚持”:刘晓波曾说,为了给这些亡灵讨回公道,我作为幸存者对这些死者有一份没办法放下的责任。只要六四这件事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 我一定要替他们做。不管效果怎样,我一定要坚持。" 这是刘晓波2000年夏天在家中与作家贝岭。多年之后,贝岭成为《刘晓波传》作者。
纽约举办刘霞个人摄影展: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不久,夫人刘霞便遭到软禁。2012年美国纽约举办了题为“沉默的力量”(The Silent Strenth)的个人摄影展。
米勒朗诵刘霞的作品: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Herta Mueller)是刘晓波文学活动在柏林的主要推动者和支持者。这名出生和成长于罗马尼亚的作家对专政和独裁有着亲身且独到的见解。这是她在柏林文学节期间朗诵刘霞的一首诗歌。
从未被遗忘:柏林国际文学节多次以刘晓波和刘霞为主题举办讨论会。这是2016年的一次会议现场,邀请的嘉宾从左至右:独立中文笔会主席廖天琪、前德国驻华大使史坦泽(Volker Stanzel)、作家廖亦武和翻译。
肝癌晚期:2017年6月底,关押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的锦州监狱证实,刘晓波被发现罹患肝癌,已经办理保外就医。据称一个“由8位国内知名肿瘤专家参加的医疗救治小组”为刘晓波制定了治疗方案。
海外就医的愿望:2017年7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德国前夕,德国联邦政府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表示,德国政府已注意到有关刘晓波及其夫人到国外进行治疗的愿望,并“希望刘晓波能得到一切必要的治疗手段”。
德美医生会诊:2017年7月8日,负责救治刘晓波的中国医大一院发布了题为“美德专家称刘晓波到国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的短消息。7月9日,前往中国参与会诊的一名德国医生和一名美国医生发表声明称, 他们相信刘晓波可以转运到国外接受治疗,但必须尽快进行。网上出现的相关会诊视频引起德方抗议。
院方:病情垂危:2017年7月11日,美国重申欢迎刘晓波赴美接受治疗。7月12日,中国医大一院罕见地在同一天内两次发布病情通报。下午的通报称,刘晓波“病情垂危”,医院正全力抢救。
缅怀晓波:2017年7月13日,刘晓波因为肝癌引发多重器官衰竭在沈阳病逝,享年61岁。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缅怀这位民主斗士。

(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