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ur Sullivan
2023-10-08T07:20:09.225Z
经济学家认为,东亚经济放缓并不是繁荣之后的自然减速

(德国之声中文网)东亚一直是现代世界最重要、最持久的经济繁荣中心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韩国、台湾,尤其是中国,这些经济体在不同的时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目前,该地区仍然是全球经济中极具影响力的驱动力,但经济学家对其前景的悲观情绪正在上升。

在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对该地区的最新展望中,世界银行下调了对中国以及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长的预测。世界银行将对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从4.8%下调至4.4%。对于更广泛的地区,GDP预期增长率从4.8%下调至4.5%。

“人们对该地区的要求高于其他地区。”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马图(Aaditya Mattoo)告诉德国之声:“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任何经济放缓都会引起很多关注。”

不过,他也认为,东亚一些经济体在疫情发生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恢复到目前的增长速度,已经做得很好了。

“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目前的状况都好于疫情之前的水平。”他说,“例如,越南和中国今天的产出比疫情前的水平高出20%。不仅仅是它们,其他大国,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产出也比疫情前高出10%。”

中国的“清零”政策被认为是造成经济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经济方向尾大难掉

然而,中国经济阴云密布也令人担忧。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东亚地区的绝大多数,因此它的麻烦对该地区和东南亚来说尤其严重。

世界银行指出了中国经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严格封锁政策放松后的增长乏力,到房地产市场陷入严重困境,再到家庭债务飙升。

马图认为,中国政府的主要问题是中共领导层在试图改变中国整体经济轨迹时遇到困难。

“我认为过去基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已经失去动力。”他说。

他补充说,中国目前的所谓五年计划(从2021年到2025年)一直难以有效实现其目标。中国的目标是促进消费驱动型增长和技术自主,同时转向更环保的技术。但疫情爆发后,中国的消费者信心和投资持续低迷。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路易丝·卢(Louise Loo)告诉德国之声,她认为中国经济放缓主要有三个原因:严格“清零”政策的后遗症、国家对房地产危机的应对措施,以及多年来的监管打压导致私营部门整体投资氛围紧张。

相关图集:危机四伏的中国经济

房企爆雷:8月初,中国又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巨头碧桂园面临违约风险。该公司有2笔美元计价的债务8月8日逾期未支付利息。作为少数尚未出现违约的中国大型房企之一,碧桂园的“爆雷”是对本已脆弱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又一打击。在本次房地产危机中首先触礁的恒大集团则于8月17日依美国《破产法》,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恒大的负债高达3300亿美元。其在2021年底发生违约,导致中国各地出现大批未完工的烂尾楼。大多数分析师认为,未来几个月内,中国的房产价格和销量仍将进一步下滑。
信托失信: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信托行业也出现危机。在7月底传出中融国际信托集团无法按时支付票息和本金消息后,中国媒体8月中旬报道,数十种中融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兑付。该集团北京总部前发生投资者要求还钱的抗议(图)。中融管理着约1380亿美元资产。许多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通过信托公司进行项目融资。控制中融的中植集团管理着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也承认有流动性困难。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影子银行的资金总量大约为3万亿美元,相当于英国国民经济的总体量。影子银行的一系列支付违约行为可能会引发广泛的连带效应。
生产、零售数据低迷,通缩风险上升: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工业产出和投资增速都低于预期。这显示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商业和消费引擎动力严重不足,通货紧缩风险上升。同时,7月份中国银行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双降,其中信贷增量比六月份骤减了89%,是2009年11月来的最低的新增贷款量。
进出口双降、外商投资滑坡: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七月份中国外贸数据远低于预期,进口同比下降了12.4%,出口则萎缩了14.5%。根据中国商务部7月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的外国对华直接投資(FDI)较去年同期下降2.7%;二季度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同比下降20%。而彭博社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所公布数据的计算则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资负债同比暴跌87%。尽管有中国专家在财经媒体分析称,上述数据差别源于统计口径不一致,但外资流入明显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
青年失业率创新高:今年以来,中国的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4月份突破20%,6月份已升至21.3%。各项经济数据低迷让民众对经济前景和就业形势的焦虑增加。而国家统计局8月却宣布,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暂停发布。这一消息引来民众的广泛批评和嘲讽,有网民戏称当局这次从工具箱中拿出的是“眼罩”。
外银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根据路透社8月18日对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研究中心和野村证券五大券商此前以及最新对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的对比,摩根士丹利将对中国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5%下调为4.7%;摩根大通从5%下调至4.8%;巴克莱银行从4.9%下调至4.5%;德意志银行研究中心从5.3%下调至5%;野村证券从5.1%下调至4.6%。路透社指出,主要券商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背景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前景进一步恶化。

全球贸易问题的拖累

造成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普遍不景气的另一个因素与全球贸易环境有关。除全球需求低迷外,保护主义抬头也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出口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造成了重大影响。

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最初通过调整贸易流向使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受益,但拜登政府的立法改变了这一局面。

旨在促进美国国内生产的《降低通货膨胀法案》和《芯片与科学法案》出台了各种贸易限制措施,极大地打击了该地区国家对美国的电子产品和工业出口。

“我们似乎看到,这些法律出台后,该地区的出口有所下降。”马图说,“因此,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矫正手段’,通过限制贸易、要求使用本地产品才能根据《降低通货膨胀减法》或《芯片与科学法案》获得补贴。”

保护主义影响了东亚经济的复兴。图为拜登正在签署法律文件

马图表示,东亚地区国家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债务,在疫情病期间,债务大幅增加。

“我认为债务给消费者带来了压力,”他说,“他们的支出减少了。债务给政府和企业部门带来了压力,他们的投资减少了。因此,我认为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而这直接归因于疫情。”

经济减速过快

经济学家表示,该地区对全球经济举足轻重。马图说,即使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历史性高速经济增长之后,目前的经济放缓也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自然“减速”。

他解释说,当它们和高收入国家差距很大时,增长速度会非常快,因为有更大的范围可以利用技术和资本,实现快速增长。而接近高收入国家的水平之后,则可能出现增长放缓。

“问题是它发生得太早了。”他说。“即使在今天,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也只是富裕国家人均收入的一小部分。所以说,‘好吧,这就是我们预期会发生的情况’,我认为这太宿命论了,这是没有道理的。”

世界银行支持服务业改革

那么可以做什么呢?世界银行表示,如果政府接受的话,服务业改革可以推动该地区的重大经济变革。经济学家马图指出了一些国家对外资企业所有权的限制,以及对跨境数据流动以及金融和运输服务的限制。他表示:“一系列监管措施实际上阻碍了这些行业的进入和竞争。”

马图说,越南等国的成功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在服务业蓬勃发展的支持下可以取得多大的增长。

“我们发现,在过去十年中,服务业对地区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超过了任何其他行业。”马图说,“甚至外国直接投资(FDI)服务出口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外国直接投资货物出口。”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