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7T01:53:38.833Z
俄羅斯總統普丁16日與以色列總統納坦雅胡通話,呼籲以政治外交手段解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資料照)

(德國之聲中文網)克里姆林宮週一(10月16日)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丁與以色列總理納坦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通電話時表明,希望協助阻止加薩地區爆發人道主義災難

俄方稱,普丁強調他徹底拒絕並且譴責任何導致平民傷亡的行動。他重申,俄國的原則是「透過政治、外交手段,終結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衝突,實現和平協議」。

普丁也向納坦雅胡表達哀悼。自巴勒斯坦伊斯蘭極端主義軍事團體「哈馬斯」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攻擊至今,已有超過1400名以色列人喪生;以色列則持續轟炸加薩走廊,巴勒斯坦當局表示至少有2750人死亡,多數為平民。

不過,根據以色列方面的新聞稿,納坦雅胡向普丁表示,在哈馬斯被摧毀之前,以色列不會停止對加薩的攻勢。

上週,普丁曾表示以色列有權自我防衛,但以色列在加薩的地面攻勢將導致「完全無法接受」的平民傷亡。

相关图集:哈马斯恐袭:以色列誓言要敌人“付出代价”

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斯兰极端组织哈马斯10月7日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袭击,造成逾千人丧生。在发射火箭弹的同时,武装分子炸毁了加沙与以色列多处边境围栏,从陆海空三路进入以色列领土。加沙边界雷伊姆聚落的一场音乐节也成为大规模袭击的目标,目击者称其为一场大屠杀。据救援组织Zaka统计,光是音乐节上的遇难者就有至少260人。以色列国防军表示,哈马斯还挟持超过120名人质。以色列形容哈马斯发动的恐怖袭击是以色列人的“911”事件。
以色列全面围困加沙:袭击发生后,以色列总理内坦尼雅胡称“敌人将付出前所未有的代价”。以色列征召30万预备役对哈马斯武装分子实施报复。以色列空军连续数夜持续轰炸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目标。以色列防长宣布全面围困加沙走廊,切断电力、食品和燃料供给。加沙地带医院医疗物资短缺,无法及时救治伤患。以色列官方称,反恐打击是针对哈马斯及伊斯兰圣战组织。不过也有加沙平民遭到炮火击中。
以色列誓言将哈马斯“从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极端武装组织哈马斯的冲突持续升温,以色列10月11日组成紧急政府与战时内阁,直接对哈马斯发动战争,以色列防长加兰特(左)誓言要将这个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从地球上抹去”。自上週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以色列宣战并大规模空袭加沙地帶后,冲突已造成双方逾千人死亡。
暴力冲突不断升级:随着以哈冲突持续升温,一名哈马斯发言人表示,每一次以色列“在没有事先警告的情况下”轰炸巴勒斯坦地区,哈马斯将杀害一名以色列人质。以色列外长科恩警告哈马斯不得伤害人质,并强调“战争罪行不会被原谅”。哈马斯全称“伊斯兰抵抗运动”,该组织不承认以色列,并将彻底消灭以色列作为其目标。哈马斯被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约旦、埃及等认定为恐怖组织。但中国、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以及一些阿拉伯国家,则没有将之视为恐怖组织,而是承认其抵抗组织身份。
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交火:除了在南部的加沙地带,以色列军队也在北部的黎巴嫩边境与极端组织黎巴嫩真主党交火。以色列炮击黎巴嫩村庄,报复发射火箭弹的真主党。真主党二号人物夸西姆(Naim Ghassem)对表示支持哈马斯。夸西姆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对支持者说:“时机成熟时,我们将会采取行动。”以色列观察家担忧,在军事上远胜于哈马斯的真主党可能会从北部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袭击。
穆斯林世界现反以色列示威:伊朗、约旦、伊拉克、巴基斯坦等中东多个国家数以万计民众走上街头,抗议以色列和美国并声援巴勒斯坦。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示威者挥舞著伊朗、巴勒斯坦和真主党的旗帜,许多人拿著“打倒美国”和“打倒以色列”的横幅。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的解放广场,示威者高呼“反对占领!反对美国”等口号。孟加拉国也有上万人走上街头,高呼口号“停止压迫巴勒斯坦人”和“我们要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
欧美谴责哈马斯袭击 中国呼吁恢复和谈: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多个西方国家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的恐怖袭击。中国谴责伤害平民的行为,呼吁各方采取克制态度,防止局势升级造成人道主义灾难,落实“两国方案”恢复和谈。由于对以色列负有特殊的历史责任,德国总理肖尔茨强调德国同以色列团结一致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在这一时刻,德国唯一的位置是站在以色列身旁。以色列的安全是德国的国家利益。”
加沙地带恐陷人道主义危机:以色列围困加沙,切断当地水电、粮食等基本物资供应后,10月13日凌晨要求100多万加沙北部居民24小时内迁徙至南部,以保护自身安全。这被认为是为大规模打击哈马斯进行准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言人要求以色列军方收回命令。他表示,让110万平民一天内转移,使本已糟糕的情形成为更大的灾难,将导致“毁灭性的人道后果”。根据联合国公布数字,此次加沙被空袭以来,已有超过42万人流浪街头。

俄國、中國斡旋停火

與此同時,俄羅斯也正在聯合國安理會推動一項決議草案,呼籲促成「平衡、非政治化的停火」。不過,這項提案16日闖關失敗,贊成票包含中國、阿聯酋等5國,美國、英國、日本與法國反對,巴西、瑞士等6國則棄權。

在與納坦雅胡通話前,普丁亦與巴勒斯坦、埃及、伊朗、敘利亞等中東領袖通過電話,並向以色列傳達了這些通話內容。

延伸閱讀:以哈衝突,誰來調停?

根據克宮稍早的新聞稿,上述領袖對於這場衝突演變為區域戰爭表現出強烈憂慮,並「一致認為有必要立即停火,並達到人道主義的休戰,以便提供緊急援助給需要的人」。各方同意當前局勢升級源於「中東和平進程長期停滯」;普丁則表示,應「重啟政治進程,在國際法基礎上,就巴勒斯坦議題達到持久、公平的解決方式,以創建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和平、安全地共存」。

路透社指出,這場危機某種程度上轉移了全球對俄烏戰爭的關注,提供俄國一個機會,來展示其與中東區域要角具有緊密聯繫,並將自身形塑為代表和平、冷靜的聲音。以哈衝突爆發後,莫斯科多次指責美國過去的政策失誤替這場衝突創造了條件。

此外,俄方的主張與中國的立場亦有類似之處。中國政府的中東問題特使翟雋11日曾表示,平息衝突的出路在於回到「兩國方案」、恢復雙方和談,並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中國將繼續推動停火、協助緩和人道危機,推動巴勒斯坦問題的「全面、公正、持久」的解決。翟雋本週將訪問中東,「敦促有關方面停火止暴,推動局勢降溫」。

德國媒體《世界報》先前的評論文章曾主張,中國在中東扮演「調解人」的「偽中立」背後,真實企圖在於保護自身的經濟利益。

拜登將訪以色列

白宮16日表示,納坦雅胡已邀請美國總統拜登來訪。17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證實,拜登將於週三(18日)造訪以色列。布林肯說,拜登將表明以色列有權自衛,並重申與以色列站在一起。

法新社指出,拜登與納坦雅胡曾關係不睦,但今年9月在紐約部分修補了雙方關係。自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以來,拜登亦多次重申對以色列的強烈支持,但也強調有必要保護加薩的平民。美國也前後部署了2艘航空母艦至中東地區。

延伸閱讀:以方軍事行動:美國不干預、中國稱超越自衛範圍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