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伦敦10月6日电】欧盟以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纯电动汽车(EV)享有妨碍公平竞争的补贴为由,对其展开调查。欧盟一方面出台推动EV普及的环境政策,另一方面则对高性价比的中国EV可能占据市场感到焦虑和警惕,因而采取行动。此举也有为欧洲车商研发降低成本的技术“拖延时间”的一面。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9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出席欧洲议会会议,发表年度“盟情咨文”时强调称:“全球充斥着廉价的中国EV。其价格是通过巨额国家补贴人为压低的。”

欧盟这是因为经历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教训。当初欧盟力争推广可再生能源,廉价的中国产品席卷并占据了欧洲市场。欧洲的业界团体主张,中国产品进入,“以空前低廉的进口价格损害了欧盟的战略”。

法国被认为主导推动了对中国EV实施调查。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称赞冯德莱恩的演讲,强调“欧盟必须展现保护经济利益的决心”。

中国今年1至6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75.7%至约214万辆,超过了日本。

带来这一飞跃的是在设计、价格和性能等各方面综合实力出色的高性价比EV。据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分析,中国汽车出口2021年超韩国,2022年超德国,按此节奏将在2023年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欧盟国家从欧盟以外地区进口的乘用车中,中国车占16.1%,位列第一。这一占比到2019年还只是3%左右,但随着电动化潮流而迅速上升。

欧洲车企巨头的负责人表示:“真正恐惧的是中企在欧洲建立供应链,全面开展EV生产。”一旦实现本土化生产,就不会再有补贴的嫌疑。

有观点认为反补贴调查是政治作秀,也存在引发中国抗议“保护主义”而采取反制的风险。德国的专家批评称:“欧盟在没有给出证据的情况下提出质疑是愚蠢的。这只是短暂地拖延时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