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2023 - 10:09

在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形容现时是香港经济二十年来最差时刻后,港府宣布,今季只出售一幅预计可兴建110个住宅单位的离岛土地,创按季推地12年来的季度新低;而商业土地更是一幅也不卖。以卖地和补地价收入至今只及港府全年预算850亿港元(下同,折合约103亿欧元)的18%情况看来,作为香港库房主要收入来源的卖地收入将难以达标,财赤势将扩大。有财经报章社评指出,港府惜售土地背后蕴藏连串忧虑,经济前景殊不乐观。

港府本财政年度首两季(4至9月)推出三幅住宅官地招标,一幅流标,须由法定的房屋协会接手;另外两幅土地的呎价分别以同区九年半和21年新低成交,后两个项目为库房带来70.7亿元收益。连同地产商改变手中土地的用途而向政府补地价的收益,估计土地收入至今只有约156亿元,占财政司长陈茂波在财政预算案中估计的全年850亿元收入的18%左右。

当局对年增1.29万住宅感乐观

至于港府拟于本季度(10至12月)推出的惟一一幅住宅地,则位于大屿山长沙,预计可建楼面面积约8.18万方呎,可建110个中大型单位,综合各大测量师行的估计,这幅地皮估值由1.93亿元至7.3亿元之间。一般认为,难以想像港府会在最后一季大量出售土地,即使推出,地价亦未必理想,估计港府的卖地收入很难达标,持续下去,将对库房收入造成隐忧。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昨(4日)公布今季卖地计划后亦承认,地价收入向来有不确定性,过去不同年度的卖地收入亦有高有低,「低的时候,可低于原先预算都(有)相当百分比」,港府会以「平常心」处理。她强调,推地是为了达到土地供应的目标,地价收入只是附带结果,当局须按部就班,按政策目标行事。

但甯汉豪对达成本年度目标的1.29万个单位表示乐观,她解释,期内香港铁路将推出东涌东站1期,料可建约1200个单位,而市区重建局拟推两个项目,料可建约1450个单位,连同七个私人重建项目的440个单位,即本季度新增私人住宅合共有约3200伙;连同首两季的逾一万个新增住宅单位,已接近今年度目标的八成,全年达标是乐观的。

甯汉豪昔称快推商业地 今指缓一缓有道理

相较住宅用地,港府在商业用地方面更惜售,今季是一幅也不推售,即是连续三季不推售商业地皮。甯汉豪直言,现时商业楼面的空置率平均在10%或以上,故此商业用地的供应步伐「暂时缓一缓亦有其道理」。

港府年初公布,会在本年度推出三幅商业官地,合计涉约217万平方呎楼面,当中最瞩目的是估价达二百亿的金钟重建商业地。由于当时商业市场仍处于低潮,传媒遂提出质疑,但甯汉豪当时表示,政府推出商业用地需为未来经济再起飞作准备,若等待数年后才推出,加上发展期,届时便可能错失良机,且改划和程序早已完成,不宜再「拖拖拉拉」,尽快推出市场才是公道做法。

业界认为当局的做法有道理,因为商厦市道在疫情后持续低迷,而商地项目亦出现流标和低价出售情况,实不宜贱卖土地。

根据仲量联行9月下旬发表的报告,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在最近两个月维持在12.8%;而世邦魏理仕的最新报告, 今年第三季甲级商厦总空置面积达1360万方呎,以致租金按季进一步下降1.4%,较上一季的跌幅加快0.9个百分点。

前财经高官:香港现较 03年面对更大挑战

不过,《信报》今日社评指出,卖地收入几乎可以肯定达标无望,若此,便是连续两年不达标,继而拖累库房财政赤字愈趋严重。社评续指,卖地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本财政年度首五个月(4至8月)的赤字已经达到13632亿元,同月的财政储备则降至不足7000亿,如果缺乏卖地收入帮补,储备仅可维持十二个月的政府开支。

社评续称,楼市愁云密布,股市惨雾弥漫,恒生指数节节下挫,失守17200点,创出今年新低。而卖地涉及整体楼市发展,后者又会影响全港经济。港府的惜售现象,背后其实蕴藏着一连串颇堪忧虑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前景殊不乐观。

另外,富卫集团主席丶2002至07年间任财库局局长的马时亨前日接受网媒《香港01》访问时亦指出,目前经济状况是二十年来最差。他直言,香港现时是「腹背受敌」,地缘政治令外资流入减少,加上中国经济受到内房债务危机等影响,以致香港经济支柱的金融业受创。库房缩水成为隐忧,收支不平衡状况与2003年相似,明年恐怕会迎来公共财政压力。他直言,目前经济出现太多问题,容不得慢,促请港府加快步伐丶大刀阔斧制定政策,冀望在即将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推出应对之策。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