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消費正成為內地經濟增長新動力,目前在全國居民人均消費開支當中,服務消費佔比超過40%。在發改委提出的「消費二十條」內,有關擴大服務消費的措施,就包括鼓勵市民錯峰休假和彈性作息,促進假日消費、減免景區門票、舉辦文化旅遊促進消費活動、推動夜間文旅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立24小時生活圈等。

有旅客說,疫情防控措施放寬之後,已經在國內旅行了數十次,又指在國內消費比較低。亦有快將退休的旅客指,比較喜歡近年興起的自駕遊和深度遊,指出現時在網上訂酒店和尋找旅遊攻略都很方便,但現時經濟大環境不太好,收入下降,不會特別報復性消費。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測算,內地疫後復常後積壓的需求釋放,將帶動今個暑假6月至8月期間,創造超過18億人次的國內旅客,預計可創造約8萬億元人民幣收入,中秋及國慶假期則可創造近9億人次旅客。

不過,他指出,目前內地旅遊業偏重在東部沿岸的發達地區「內循環」,欠發達地區無法享受旅遊業帶來的經濟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