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公布數碼港元先導計劃第一階段報告顯示,數碼港元或可於3方面為現有支付生態系統帶來獨特價值,包括可編程性、代幣化,以及即時交收。

其中,可編程性,即是透過智能合約控制支付發生的時間同情況,例如預繳情景中,顧客可以通過智能合約控制交易款項和條件,當商戶完成服務後,才將款項發放予商戶。金管局又認為,數碼港元能夠促進代幣化相關產業發展,令資產流動性提升,同時可以作為結算媒介,達致即時交收。

助理總裁(金融基建)鮑克運強調,早前進行的試驗均在受控環境、假設先決條件存在的情況下進行,實質市場環境是否有同樣效果有待觀察,例如預繳情景中,商戶是否有能力透過智能合約方式完成交易,或者商戶是否有資源解讀智能合約的信息等。他指,數碼港元整體效益可能需要更成熟的生態系統配合,才令有關好處得到更好體現。

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補充,不少商戶因為預繳服務提早改善流動性,有更大誘因向客戶提供折扣,但數碼港元的可編程性可能削弱相關誘因,決策時需要考慮新的支付模式會否改變現有商業模式,同時亦要考慮程式出錯的責任問題等。

他強調,是否發行數碼港元對整體社會或金融體系的影響茲事體大,希望研究不同場景,並向市民交代清楚,不希望公眾「因誤會而支持、因了解而棄用」。

金管局預期,明年將進入數碼港元先導計劃第二階段,包括繼續探索數碼港元新用例,以及更深入研究第一階段試驗結果,檢示數碼港元於技術上、商業上和法規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