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再现放缓迹象
中国经济遭遇挫折,调查显示工厂订单萎缩,建筑活动放缓,这在经济活动看似企稳之际令增长担忧重燃。
这些备受关注的调查显示,中国经济并未摆脱困境,要应对的挑战包括海外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房地产持续萧条。
最近几周,中国领导人加大了刺激措施的力度,但许多经济学家现在表示,中国政府需要在今年的最后阶段采取更多措施,以确保经济增长不会熄火。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10月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9月份的50.2降至49.5。该指数高于50表明经济活动扩张,低于50则表明萎缩。
随着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战争给全球经济蒙上新的阴影,10月份制造商面临着国内外客户订单都趋于疲软的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3%,多国央行通过提高利率来控制通胀的努力对消费者和企业支出形成拖累。
衡量中国服务业和建筑业活动的指标也走软,使衡量整体经济活动的综合指标降至50.7,创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PMI数据的疲软表现与经济学家在第三季度增长改善后所作的更乐观预测形成了鲜明对比。PMI显示,制造业活动在经历五个月的萎缩后于9月份首次出现扩张。
荷兰国际集团(ING)亚太区研究主管Robert Carnell说,这些数据“令人略感震惊”。他说:“这表明中国经济仍举步维艰。”
不过,一些经济学家提醒不要过度悲观。他们指出,在10月份,许多企业因八天国庆长假而停工,并称经济活动增速仍有可能回升。
中国今年的经济形势可谓艰难坎坷。今年年初前后,中国取消了严格的新冠防疫措施,触发了一波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活动增长。但随着家庭开始缩减开支,这种消费冲动逐渐减弱,消费者的谨慎反映出房地产前景黯淡以及青年失业率上升等因素。
出口出现大幅下降,因为美国和欧洲日益上升的利率水平抑制了海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在其他一些国家与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作斗争时,中国消费者面对的却是需求低迷之际价格疲软乃至下跌。
为应对这种局面,中国官员不仅下调了利率,还推出一系列旨在支持消费和稳定房地产行业的小规模刺激措施,例如放松购房限制。上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增发人民币1万亿元(约合1,370亿美元)国债以资助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
这些努力似乎正取得成效,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较第二季度有所加快。
经济学家表示,周二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政府和央行的官员还不能松懈。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主管Julian Evans-Pritchard在上述数据公布后的一份研报中说:“要确保经济复苏不会倒退,还需要做更多工作。”
经济学家们预计,中国政府将采取的措施包括更多降息和增加基础设施支出,特别是考虑到中国一些地区今年夏天发生的洪灾。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减税或为家庭提供其他直接财政帮助,但中国政府迄今为止对此类政策表现出的热情并不高。
经济方面的困难已促使人们重新关注中国增长所面临的长期挑战。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已暗示,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应比以往减少,但先进制造业和消费能否填补这一缺口尚不清楚。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紧张,正阻碍中国获得电脑芯片和其他关键技术。
中国国家统计局称,10月份,涵盖服务业和建筑业活动的非制造业PMI从9月份的51.7降至50.6。这是今年以来的最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