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敲打”苹果供应商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出人意料地调查身为iPhone供应链关键一环的苹果公司(Apple)供应商富士康(Foxconn),可能意在传递某种讯息。而苹果公司及其供应商们实际领会到的讯息,对中国来说可能弊大于利。
正式名称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的富士康上周证实,中国有关部门已对该公司旗下部分企业进行税务稽查和用地情况调查。这令人感到惊讶,因为富士康这个全球最大电子产品代工生产商长期以来一直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的关系,而且是中国最大雇主之一。
目前几乎没有什么细节公布。但一些分析人士揣测,中国政府可能是要通过相关调查表达对富士康的不满,因为富士康在推动业务多元化的过程中从中国积极转向印度和其他一些制造业中心。
或者,这也可能是对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Terry Gou)的一种警告。台湾总统大选定于明年1月举行,郭台铭已经宣布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台湾现任总统出自对中国持怀疑态度的民进党阵营,而包括郭台铭在内,对中国较为友好的独立候选人可能会分散反对阵营的选票。
但无论理由如何,此举都会加速而非减缓合同制造商及其客户(如苹果公司)从中国转向其他市场多元化经营的步伐。此举表明,长期以来作为中国国家资本主义模式标志的政策可预测性(至少对企业而言)已经严重削弱。苹果公司与中国市场或多或少是共同成长的,两者的关系是一度被称作中美共同体(Chimerica)的中美经济伙伴关系的基石。如果苹果公司及其供应商在中国不安全,那么很少会有企业感到安全。
中国仍然是全球电子制造业无可争议的领导者。根据美国政府的数据,在截至6月的一年中,约四分之三的美国智能手机进口自中国。但在2021年,这一比例接近85%。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和“去风险化”的呼声,已促使苹果公司等跨国公司积极将其在中国的业务分散到印度和越南。关键的转折点似乎包括特朗普(Donald Trump)执政时代从2018年开始对中国加征关税和施加技术限制的措施、中国2022年实施的严厉抗疫封控政策以及乌克兰战争的爆发,后者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台湾周边发生类似冲突的担忧。
根据高盛(Goldman Sachs)今年3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富士康对中国的投资在2010年代初期急剧上升,但自2018年以来已放缓至涓涓细流。富士康计划到明年将在印度的iPhone年产量提高到2,000万部左右,这相当于2022年全球出货量的10%左右。在截至今年6月的12个月里,美国智能手机进口量的约5.3%来自印度,而前一年仅为0.8%。据Counterpoint Research,2022年在印度销售的智能手机中约有98%是在本国制造的。
需要明确的是,总装只是电子设备制造过程的一小部分,在过去十年间中国企业已经在向价值链的高端迈进,制造更先进的零部件。这是中国对印度和东南亚电子产品出口迅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对在华最大的几家外国制造商进行一番“敲打”仍会造成冲击,部分原因在于,这将影响到企业以缓慢的速度实现多元化的动机。在越南和印度建设新工厂并不便宜:据FactSet,富士康在2021年和2022年的资本支出总额均超过新台币1,000亿元,相当于31亿美元,比2015年至202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约60%。
根据高盛(Goldman Sachs)的数据,全球电子制造服务业的平均投资资本回报率已从2018年的12%下降至9%,部分原因可能是一些新地点的工厂回报率较低,这些工厂要达到一定规模和盈利能力还需要时间。
因此,电子产品制造商有明确的经济动机,为了保持利润率而不会太快地撤出中国,前提是在中国投资的资本回报率在此期间不会受到太大打击。但如果富士康及其同类企业最终被处以巨额罚款,或陷入其他代价高昂的政治或安全困境,这些制造商可能就会加速撤离中国。
无论如何,随着外商对华投资在2023年初骤降,中国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进一步打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