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何向中亚诸国示好?
- 艾多·沃克 (Ido Vock)
- BBC记者

图像来源,LUDOVIC MARIN/AFP
哈萨克斯坦总统卡西姆·朱马尔特·托卡耶夫赞誉法国是该国重要而可靠的合作伙伴。马克龙则回报以礼,感谢托卡耶夫遵守对俄罗斯的西方制裁。
法国总统马克龙 (Emmanuel Macron 马克宏)正在中亚进行访问。分析称,这突显出该地区对欧洲核能和化石燃料供应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马克龙此次访问部分原因是促成商业合作,加强与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哈萨克)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联系。但这次访问背后的关键原因,应当是今年7月在西非国家尼日尔(Niger 尼日)发生的军事政变,该国的亲法政府被推翻,引发巴黎方面的担忧,因为尼日尔一直为法国重要的核能产业提供原料。
实际上,这些担忧似乎被夸大了。2022年尼日尔只是法国的第二大铀供应国,第一大供应国则是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
马克龙昨日(11月1日)就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后者还是全球最大的铀生产国,今日马克龙将继续拜访乌兹别克斯坦,该国也是铀矿的主要生产国。
两国都由威权政府领导。
在昨日记者会上,哈萨克斯坦总统卡西姆·朱马尔特·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赞誉法国是该国“重要而可靠的合作伙伴”。马克龙则回报以礼,感谢托卡耶夫遵守对俄罗斯的西方制裁。
事实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其对欧盟的石油出口急剧下降,哈萨克斯坦已成为欧盟第三大石油供应国,仅次于挪威和美国。
然而,对法国而言,中亚的铀矿更具吸引力。法国依赖核能发电,在全国电力生产中占比超过60%,为全球之最。哈萨克斯坦则寻求法国的专业知识作为回报,以培育本国工程师,发展国内核能产业。

图像来源,AFP
法国对核电依赖度为全球最高。哈萨克斯坦则寻求法国的专业知识作为回报,以培育本国工程师,发展国内核能产业。
一名法国代表团成员在哈萨克斯坦表示:“哈萨克人对我们的核能专业知识非常感兴趣。”
该代表称,法国国有企业EDF正在竞标建造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座核电厂,同时,巴黎方面希望法国大学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分支机构。
法国一直以来从法国公司在尼日尔营运的矿山进口其大部分铀(虽然不是最多)。但是,自从尼日尔在夏天发生军事政变,推翻亲法政府后,法国政府忧虑于这种供给是否还能持续。
当时,巴黎方面表示政变对其能源供应没有短期威胁,法国的铀库存足够维持约两年。但马克龙的中亚访问,却凸显了巴黎对尼日尔政治动荡带来的影响,日渐不安。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政治分析师萨特佩亚夫(Dosym Satpayev)告诉BBC,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中亚地区与俄罗斯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俄罗斯在这个地区长达一个世纪的影响力正在减弱。他说,“军事合作减少了,自从战争以来,人们对俄罗斯的看法恶化了。中亚政府并未公开谈论这个问题,但事实确实如此。”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上周谴责那些试图将“邻国、朋友和盟友”从莫斯科拉走的企图。
但是,这些正在萌芽的双边关系有时也颇为紧张。
欧盟和美国发出警告称,莫斯科正在借道中亚国家,绕过制裁,从西方进口商品。这些途径包括经由位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拥有的子公司进口DJI无人机和西方制造的微处理器(microchips)来支援俄军。据组织犯罪和腐败报告项目(OCCRP)调查,这些商品和零部件被用来支援俄乌战争。
而且,随着俄罗斯准备长期战争,乌克兰担心西方减少支持,可能削弱其抵挡莫斯科的能力。所谓“平行进口”问题可能成为绊脚石,影响中亚与欧盟逐渐升温的关系。

中国影响力
另一个重要议题是抵制中国的影响力。
尽管北京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相对薄弱,但近年来其在中亚的经济影响力大幅增加。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带”正是指北京通过中亚再延伸到欧洲的陆路运输线。
据报导,中亚已经获得了1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以至于在当地俗语中新项目都被称为“中国的”。
相应地,法国和欧盟无法在这个直接与中国接壤的地区达到同等经济影响力。
但可以看出,马克龙希望利用乌克兰战争带来的战略机遇,诱使俄罗斯的传统合作伙伴转向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