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8日,重整後的獅球嶺隧道南口,可見清代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親題「曠宇天開」四字。(中央社檔案照片)
2003年11月8日,重整後的獅球嶺隧道南口,可見清代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親題「曠宇天開」四字。(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網站)2003年(民國92年)11月8日:超過百年歷史的台灣第一座鐵路隧道「獅球嶺隧道」(又名劉銘傳隧道)採原貌修復方式整修完成,12月開放民眾參觀。

獅球嶺隧道位於基隆市安樂區,興建於清代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任內,是台灣唯一僅存的清代鐵路隧道,也是基隆市市定古蹟與國家三級古蹟。

當時開鑿隧道,因地形坡度、土質結構複雜,工程艱鉅,費時2年多,於1890年完工。隧道南口還可見劉銘傳親題的「曠宇天開」四字。

隧道通車7年多後,台灣總督府將縱貫線鐵道改道,獅球嶺隧道便走入歷史。國民政府來台後,隧道與南口被納入軍事管制區,外界難以一窺全貌,2003年完成古蹟原貌修復後才開放民眾參觀。

獅球嶺隧道後來改名「劉銘傳隧道」。因隧道內土石崩落,2009年再度封閉整修,接著又進行光環境及入口意象改善工程,預計最快今年底開放團體預約導覽,在兼顧生態保護的情形下,讓民眾走進隧道體會百年前開鑿「人力勝神工」的艱鉅與精神。

更多獅球嶺(劉銘傳)隧道的照片,在中央社影像空間

2003年11月9日,獅球嶺隧道北口為堅硬岩石,深邃拱形入口,與隧道內石塊砌成半圓拱相映。(中央社檔案照片)
2003年11月9日,獅球嶺隧道北口為堅硬岩石,深邃拱形入口,與隧道內石塊砌成半圓拱相映。(中央社檔案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