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30日電)據去年縣市母乳哺育率調查結果,逾9成媽媽願哺餵寶寶母乳,國健署今年製作3支母乳哺育影片,透過影片示範與解說技巧,促進乳汁分泌、避免石頭奶,哺乳媽媽可隨時重複觀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衛教師洪靜琦今天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記者會說,她遇過非常多新手媽媽,最關心的就是怎麼增加奶水,奶水產生原理很簡單,就是寶寶吸多少,媽咪就產生多少,也就是透過親餵或擠乳,頻繁將奶水移出,才是增加乳汁分泌的好辦法。

洪靜琦說,「按摩、喝湯湯水水就會有奶」是一種迷思,最重要的是依照寶寶需求增加,寶寶吸食就會刺激泌乳素等分泌。提醒當媽咪哺乳過程有太多壓力、失去自信及充滿懷疑,就會影響母乳供需原理順利的運行,這時需要周遭親友的支持與鼓勵,幫助媽咪順利哺乳。

石頭奶,讓媽媽聞之色變,洪靜琦表示,在生產後大約2至3天,如果媽媽沒有正確餵奶,可能出現阻塞,只要依照寶寶需求,寶寶想吃就餵奶,就可以減少石頭奶發生,如寶寶不能隨時在身邊或寶寶含吸狀態不好,就需要媽媽自行擠乳,建議兩手輪流擠乳,比較不會手痠。

另外,如何知道寶寶餓了或吃夠,獲得足夠奶水也是媽媽關心的。媽媽可以從3個部分觀察,第1是寶寶飢餓暗示,寶寶會尋找乳房,頭會轉來轉去,嘴張開,吸吮自己的手,或有吐舌、舔嘴唇等動作;再來是寶寶飽食暗示,當寶寶吃飽後,會很滿足入睡,或推開或遠離乳房。

寶寶獲足夠奶水的表現,可觀察寶寶大小便次數及顏色,洪靜琦說,寶寶尿液顏色呈現淡黃色,1天約有5到6片溼尿布就是喝夠,寶寶出生2至3天後,在一般正常哺餵的情況下都會呈現淡黃色稀糊狀;另外,出生1至2週後寶寶每週增加125公克以上,就是獲得足夠奶水,正好長大。

洪靜琦表示,媽媽親餵會痛,代表寶寶含乳方式不正確,媽媽準備開始哺餵寶寶時,首先要先洗淨雙手,建議讓寶寶嘴巴張大一點,含至乳暈處,讓寶寶下巴貼上乳房,結束餵奶正確移開寶寶、避免拉扯也很重要,媽媽可以先將小指頭伸進寶寶嘴巴,移開乳頭。(編輯:李亨山)1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