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撒幣時代結束?中國援外資金轉助窮國還債
2023-11-07T06:56:23.647Z
(德國之聲中文網)總部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援助資料分析中心AidData統計發現,2000年到2021年間,中國各金融機構總共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1.34萬億美元的援助款項。該智庫還發現,近期中國的對外援助支出更多地用於緊急紓困而非為了投資大型基建項目。
AidData最新發佈的報告指出,中國援外資金的最高峰出現於2016年,當年總共承諾了136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貸款。到了2021年,援外資金下降至800億美元。AidData的資料涵蓋了165個中低收入國家的近2.1萬個相關項目。
近年來,中國的對外援助成為了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贏得諸多盟友的同時也引起了不少國家的警覺。圍繞“債務陷阱”問題也屢屢產生爭議。而正是這些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迫使中國援外貸款的資金來源以及用途在最近幾年發生顯著變化。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國家開放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等所謂“政策性銀行”提供了愈半貸款。但是從2015年起,中國政策性銀行的貸款比例就開始逐漸下降,到了2021年僅剩22%。與此同時,由中國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提供的援外貸款比例不斷上升,2020年後更突破50%,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紓困貸款。
相关图集:“一带一路”重塑老挝小镇磨丁
被迫成為“全球最大討債人”
該智庫機構指出,這一趨勢表明,中國政府正在扮演“陌生而不自在的角色——全球最大的官方討債者”。統計資料顯示,中國不斷增長的紓困貸款往往以人民幣計價,人民幣貸款的金額已經在2020年超過了美元貸款。同時,對中國債權方的逾期支付額也在上升。
為了管控還款風險,中國方面採取了多種措施,其中一種方式就是通過中國官方機構控制的外幣現金託管帳戶。AidData指出,這種做法頗具爭議,因為中國被賦予了債務優先權。這意味著多邊開發銀行等其他債權方在債務減免時,會相對於中國債權方處於不利地位。
根據AidData對15個主要位於非洲的國家的統計,2023年6月這些國家的外幣現金託管帳戶金額達到了高峰,總額高達25億美元。
報告第一作者帕克斯(Brad Parks)指出,由於此類託管帳戶通常都是保密的,因此研究團隊無法鑑別出所有的此類帳戶。但是,他們依然發現了614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而現金則是中方債權人所要求的主要抵押品。這也意味著託管帳戶的金額可能遠遠高於25億美元。
誰來承擔損失?
此外,中國也在加強與西方商業銀行及多邊貸款機構的合作。2021年,中國非緊急貸款的一半是銀團貸款,其中80%是與西方銀行和國際金融機構合作。
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每年發放的紓困貸款金額依然超過中國金融機構,不過兩者差距正在縮小。在試圖減輕發展中國家債務壓力時,中國與其他債權方圍繞“誰承擔”損失這個問題,正產生越來越大的分歧。不過,曾任巴基斯坦央行行長的IMF前官員巴希爾(Reza Baqir)在今年10月的廣州國際金融論壇上表示,中國的紓困貸款不應被視為同IMF競爭,“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互補。”
(路透社、紐約時報)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