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习会”倒计时 专家:管控矛盾求稳定
2023-11-10T13:02:32.137Z
(德国之声中文网)诸多迹象表明,美中领导人下周在旧金山的会晤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但令人注意的是,双方至今没有确认习近平是否会在APEC峰会期间与拜登会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本周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到有关问题时回应说,“中美双方都同意朝着实现旧金山元首会晤共同努力”。同时他在此强调,通往旧金山不会是一马平川,不能靠“自动驾驶”,双方要切实“重回巴厘岛”,把两国元首的共识真正落到实处,排除干扰、克服障碍、增进共识、积累成果。
拜登和习近平上次会晤是去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习近平上次访美是在2017年4月。
华盛顿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美中关系问题学者葛来仪(Bonnie Glaser)对德国之声分析:“中国方面希望、也需要美中关系获得更多的稳定性,但他们也同时试图让美方让步,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和科技领域。此外他们还希望确保领导人习近平受到的待遇体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体面。”
美中关系在过去的一年里依然紧张,两国科技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在台海问题和南中国海主权纷争上的对抗持续,在俄乌战争和最新发生的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冲突问题上,双方的阵营分野也十分明显。
对话管理分歧
今年以来,美中高层交往逐渐恢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气候特使克里和商务部长雷蒙多相继访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10月底访问美国,会晤拜登;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11月初到访旧金山。这些互访都被舆论解读为为“拜习会”扫除障碍的准备工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国际关系研究者庄嘉颖认为,美中双方确实有理由在具体议题上对话和协调,比如避免军事冲突、避免军事摩擦升温以及推动某些经济合作,“但至少在形式上,没有一方愿意表现出自己是弱势的一方”。
葛来仪指出,美国希望展示,两国可以通过对话管理他们的分歧,可以在双方利益重叠的领域进行合作。“在拜登即将进入大选之年的时候,让与中国的关系拥有更大的稳定性符合美国的利益。习近平也需要更大的可预判性,因为他要面对国内的经济问题和军队中持续存在的腐败。”
王毅10月27日会见拜登后表示,此次访问的目的就是同美方沟通,"切实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尽快回到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回暖还是解冻?
鉴于美中近几个月高层互动频繁,并利用公开场合释放善意,媒体评论中密集出现两国关系“回暖”的表述。庄嘉颖认为,“回暖”是一个带有随意性的说法,“ 美中关系持续紧张,所以任何正面的发展都可以说是回暖。如果说回暖意味着突破,那我觉得不太可能,最多是让双方的关系可以稳定的一个过程。”
美国国会两党议员中,也有声音指出,双边的官方交流恢复,并不意味着美国会改变在诸多议题上对中国采取的强硬立场。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资深民主党成员鲍勃·梅嫩德斯(Bob Menendez)本周对美国之音说,他并不认为这些美中高层对话象征着两国关系的回暖。他称,没有迹象表明美国会改变看待中国的态度。“我不认为(美中)关系有变得多暖,几次会面不会让关系更暖,可能只是让关系‘解冻’。”
葛来仪预测,“拜习会”可能达到的最大交集是,承诺保持对话渠道的通畅,并在气候和禁毒等少数领域恢复合作。——“这是我们所能期待的最好的结果”。
相关图集:布林肯访华哪些细节吸睛?
驻美大使: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庄嘉颖认为,双方领导人在会后应该会“放出某种意愿”,而这种意愿会不会落实到行动,要看之后几个月会发生什么,比如有没有更多的高级官员的会晤,会晤有没有从经济和政治领域走向安全和军事领域,此外经济方面的谈判范围有没有扩大,“这些都是可以观察到的,但不是马上”。
周四(11月9日),美中两国大使分别在香港中美论坛发表视像致辞。美国驻中国大使伯恩斯形容,与半年前相比,美中关系变得更稳定,但这不代表双方之间不具竞争性、没有重大分歧,“但这代表我们可以有更好联系,可负责任地管控华府和北京之间的分歧。”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也表示,近来美中关系出现止跌企稳的积极迹象。他说, 美中元首会面“对话前要营造良好氛围,对话中要积累正面成果,对话后要扎实推进落实”。他还说,“好的东道主要避免制造新的事端或障碍,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