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T13:02:32.137Z
拜登与习近平会晤的日期尚未确认

(德国之声中文网)诸多迹象表明,美中领导人下周在旧金山的会晤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但令人注意的是,双方至今没有确认习近平是否会在APEC峰会期间与拜登会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本周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到有关问题时回应说,“中美双方都同意朝着实现旧金山元首会晤共同努力”。同时他在此强调,通往旧金山不会是一马平川,不能靠“自动驾驶”,双方要切实“重回巴厘岛”,把两国元首的共识真正落到实处,排除干扰、克服障碍、增进共识、积累成果。  

拜登和习近平上次会晤是去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习近平上次访美是在2017年4月。  

华盛顿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美中关系问题学者葛来仪(Bonnie Glaser)对德国之声分析:“中国方面希望、也需要美中关系获得更多的稳定性,但他们也同时试图让美方让步,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和科技领域。此外他们还希望确保领导人习近平受到的待遇体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体面。”  

美中关系在过去的一年里依然紧张,两国科技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在台海问题和南中国海主权纷争上的对抗持续,在俄乌战争和最新发生的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冲突问题上,双方的阵营分野也十分明显。

 

对话管理分歧 

今年以来,美中高层交往逐渐恢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气候特使克里和商务部长雷蒙多相继访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10月底访问美国,会晤拜登;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11月初到访旧金山。这些互访都被舆论解读为为“拜习会”扫除障碍的准备工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国际关系研究者庄嘉颖认为,美中双方确实有理由在具体议题上对话和协调,比如避免军事冲突、避免军事摩擦升温以及推动某些经济合作,“但至少在形式上,没有一方愿意表现出自己是弱势的一方”。 

葛来仪指出,美国希望展示,两国可以通过对话管理他们的分歧,可以在双方利益重叠的领域进行合作。“在拜登即将进入大选之年的时候,让与中国的关系拥有更大的稳定性符合美国的利益。习近平也需要更大的可预判性,因为他要面对国内的经济问题和军队中持续存在的腐败。”  

王毅10月27日会见拜登后表示,此次访问的目的就是同美方沟通,"切实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尽快回到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回暖还是解冻? 

鉴于美中近几个月高层互动频繁,并利用公开场合释放善意,媒体评论中密集出现两国关系“回暖”的表述。庄嘉颖认为,“回暖”是一个带有随意性的说法,“ 美中关系持续紧张,所以任何正面的发展都可以说是回暖。如果说回暖意味着突破,那我觉得不太可能,最多是让双方的关系可以稳定的一个过程。” 

美国国会两党议员中,也有声音指出,双边的官方交流恢复,并不意味着美国会改变在诸多议题上对中国采取的强硬立场。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资深民主党成员鲍勃·梅嫩德斯(Bob Menendez)本周对美国之音说,他并不认为这些美中高层对话象征着两国关系的回暖。他称,没有迹象表明美国会改变看待中国的态度。“我不认为(美中)关系有变得多暖,几次会面不会让关系更暖,可能只是让关系‘解冻’。” 

葛来仪预测,“拜习会”可能达到的最大交集是,承诺保持对话渠道的通畅,并在气候和禁毒等少数领域恢复合作。——“这是我们所能期待的最好的结果”。 

相关图集:布林肯访华哪些细节吸睛?

不铺红地毯、只给画红线:布林肯此次北京之行是美国国务卿5年来首次访华,也是拜登政府上台后美方访华的最高级别官员。不过,当布林肯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没有红地毯,没有人献花,到场迎接的中方官员只有相对级别较低的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长杨涛。有意思的是,机场地面还画有几道红线,而现场照片也正好捕捉到布林肯脚踩“红线”的瞬间。在中美关系处于历史性低谷之际,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具有象征性意义。不过,也有专家指出,除了希拉里·克林顿2012年作为国务卿访华时中方为她铺了红地毯外,克里、蒂勒森、蓬佩奥等美国国务卿抵达中国时,停机坪也没有红地毯。
中国官媒不提布林肯说了什么:布林肯6月18日早上抵达北京,下午抵达钓鱼台国宾馆,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会谈。不过,中国央视18日晚上7时播出的《新闻联播》却没报道此事。对于布林肯和秦刚长达6、7个小时的会谈,中国官媒新华社等只报道了秦刚以训诫口气表达的中方立场,但未提布林肯说了什么。新华社称,秦刚表示,“当前,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的最低谷”,并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也是最突出的风险”。
分析:为习近平11月出席旧金山APEC峰会铺路:布林肯在与秦刚会谈后在推特写道,双方讨论了如何通过开放的沟通渠道负责任地管理两国的关系。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指出,布林肯强调了双方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重要性,提出和中国在一些议题上可以合作,但同时表示,美国将继续保护美国人的利益,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华尔街日报》先前分析,美中最近恢复对话的驱动力之一,是定于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北京希望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该会议并与美国总统拜登单独会面铺平道路。
口罩的意义:从现场照片可以看到,在布林肯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分别与中国外长秦刚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为首的中方代表团会晤时,除秦刚、王毅以外的中方人员都戴着口罩,美方人员除布林肯外也“入乡随俗”地戴上了口罩。今年3月北京斡旋沙伊两国达成协议的画面显示,在三方会谈上,所有官员都没戴口罩,与现在布林肯会晤北京官员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悬念揭晓:直到最后一刻,中国国家主席、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是否会接见布林肯一直是一个悬念。就在布林肯抵达北京的前夕,中国主席习近平会见了微软前总裁盖茨,称其是老朋友,并表示他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分析家认为,如果习近平不见布林肯,那中美关系将会更加堪忧。如果见,双方关系可望进一步缓和,习近平11月赴旧金山参加APEC峰会时也可能对美国进行一次正式访问。
布林肯完成此行的主要目标:按惯例,美国国务卿访华,中国领导人都会与之会晤。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布林肯前任蓬佩奥2018年10月访问中国时,习近平就没有见他。当时,中美贸易战已经登场,美国副总统彭斯刚刚发表强硬的对华政策演讲,双方关系非常紧张。如今,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在中国气球侵入美国领空事件后推迟访华的布林肯,意味着中美将保持高层沟通,而布林肯也达成访华前宣布的与中国进行“坦率、直接和具有建设性”讨论的主要目标。会谈中,习近平坐在正中,左右手的长桌分别坐着中美官员。习近平和布林肯均没有戴口罩,而此前在与布林肯会晤中没有戴口罩的秦刚和王毅则和其他官员一样戴上了口罩。

 驻美大使: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庄嘉颖认为,双方领导人在会后应该会“放出某种意愿”,而这种意愿会不会落实到行动,要看之后几个月会发生什么,比如有没有更多的高级官员的会晤,会晤有没有从经济和政治领域走向安全和军事领域,此外经济方面的谈判范围有没有扩大,“这些都是可以观察到的,但不是马上”。 

周四(11月9日),美中两国大使分别在香港中美论坛发表视像致辞。美国驻中国大使伯恩斯形容,与半年前相比,美中关系变得更稳定,但这不代表双方之间不具竞争性、没有重大分歧,“但这代表我们可以有更好联系,可负责任地管控华府和北京之间的分歧。”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也表示,近来美中关系出现止跌企稳的积极迹象。他说, 美中元首会面“对话前要营造良好氛围,对话中要积累正面成果,对话后要扎实推进落实”。他还说,“好的东道主要避免制造新的事端或障碍,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