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7T08:44:14.716Z
馮德萊恩不久後將前往中國,參加12月7日至8日舉行的「歐中峰會」

(德國之聲中文網) 馮德萊恩是在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以及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三屆「歐洲中國會議」上做出上述表述的。她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軌跡正在發生劇變,增速放緩對歐洲也會產生巨大影響

自2019年起就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的馮德萊恩認為,2022年歐盟對華貿易逆差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近4000億歐元,而這也是「中國政府部門有意為之的結果」。她警告說,中國的產業政策一方面塑造了更具競爭力的企業,另一方面,各類補貼也造成了一些受保護行業的產能過剩,而這些過剩的產能正在湧入全球市場,「這會摧毀我們歐洲的工業根基」。

就在幾天前,歐盟駐中國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又譯埃斯克隆德)也警告,隨著中國本土的消費下滑,大量的過剩產能正在被輸出到全球各地,包括電池、太陽能、化工等領域的產品。「歐洲和中國就像兩列即將相撞的火車。」

歐洲既視中國為貿易夥伴,也視其為科技競爭對手、對全球秩序有著迥異理解的全球參與者

競爭不能無底線

馮德萊恩在11月16日的智庫研討會上還說,隨著中國經濟疲軟、內需不足,中國的產能過剩會進一步惡化,從而扭曲歐洲市場。「正如我們不接受來自歐洲市場內部的扭曲一樣,我們也不應接受來自外部的扭曲。這就是我們針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的原因。歐洲對競爭敞開大門,但是並不要無底線競爭。」

按照計畫,馮德萊恩不久後將前往中國,參加12月7日至8日舉行的「歐中峰會」。她說,歐方的一大目標就是在歐中貿易領域實現公平的競爭環境。

「我們將真誠地前往中國。永遠不會害怕提出我們的憂慮。但我們也必須留出討論的空間,塑造更具雄心、互惠互利的歐中關係。」她在演講中還提到了歐洲企業在華經營愈發艱難、中國越來越頻繁採取貿易脅迫、抵制歐洲商品、管制關鍵材料出口等手段。她說:「雖然我們不想和中國脫鉤,但我們確實需要部分地降低歐中關係中的風險。」馮德萊恩強調,中國如果能採取實際措施解決歐中關係中的失衡問題,也符合中國自身的長遠利益。

相关图集:谁发明了 “去风险”?

冯德莱恩智库演讲:2023年3月3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两个欧洲智库主办的活动中用英语发表演讲。她指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关系正变得越来越不平衡,中国“明确地将军事和商业领域融合在一起”的做法给欧洲安全带来了风险,因此需要去风险,并且更好地运用现有工具,以维护欧洲经济利益。“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非黑即白,而我们的答案也不可能如此。因此我们必须聚焦于去风险(De-Risking),而不是脱钩。”
对华关系新的关键词:冯德莱恩的讲话获得了巨大关注。“去风险”这个说法也随即开始在德国和美国被媒体和政界人士引用。《纽约时报》认为,这一表述是对欧盟对华关系新的概括,德国和法国外交官此后在国际组织中推广“去风险”的概念,并使之体现在当年5月广岛G7峰会声明的内容中。德国《明镜》周刊则指出,冯德莱恩希望在用词上保留空间,与美国一段时间以来使用的“脱钩”有所区别。
依赖是个“好选择”?:德国外长贝尔博克4月中访华期间也表示,德国并非要与中国“脱钩”,而是要“降低风险”,就是说欧洲应降低对中国“不健康”的依赖。同时出席记者会的中国外长秦刚则回应说,“中德是伙伴,不是对手”,双方在供应链上相互依赖“是市场规则下最优的选择”;只要两国都保持开放,“就没有必要担心所谓的依赖”。
肖尔茨是始作俑者?:有德国媒体注意到,最早公开使用“去风险”一词的并不是冯德莱恩,而是德国总理肖尔茨。2022年11月德国《明星》杂志(Stern)在肖尔茨访华前的一篇报道中引述他谈到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性时说到:“去风险和多样化是当务之急。”但当时这一说法并未引起特别的舆论关注。
金融术语:“去风险”(De-Risking)一词并非新近的发明,而是一个金融行业的术语,指的是银行或投资者收缩或终止交易关系,以降低支付违约的风险。而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2023年1月,亦曾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欧盟虽需要“与中国合作和贸易”,但仍须修正与中国的商业交易方向,寻求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降低风险,而非脱鈎”。
沙利文:免受胁迫:华盛顿的官员也开始使用“去风险”的表述。今年4月底,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发表讲话时表示,“去风险意味著拥有弹性的有效供应链,并确保我们不会受到任何国家的胁迫。”“我们只是要确保美国和盟国的技术,不会被用来对付我们自己,”而并不是要切断贸易,他强调,“正如冯德莱恩主席不久前所说的。”
跨大西洋共识:德国《商报》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冯德莱恩、德国总理肖尔茨以及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显然已经形成了共识。“同'脱钩'不同的是,'去风险'的目的并不是要在经济上孤立中国,而是要增强欧洲自身的经济抗压能力。”
G7峰会余音:5月的广岛G7峰会结束后,英国首相苏纳克(左二)对媒体表示,英国和G7集团其它国家在共同寻找方法,减少中国带来的挑战。“这一切都是关于去风险,而不是脱钩。”他补充说:“我们(七国集团)正在采取措施防止中国利用经济胁迫来干涉其他国家的主权事务。”
北京:不要“鹦鹉学舌”:对G7会议公报本已大为不满的北京做出激烈反应,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指责首相苏纳克的言论是“鹦鹉学舌”。中国外交部(图)之前就G7公报表示:“对于所谓‘经济胁迫’,美国大搞单边制裁、‘脱钩断链’,才是把经贸关系政治化、武器化的真正‘胁迫者’。我们奉劝七国集团不要做经济胁迫的同谋和帮凶。”
李强斥“伪命题”:中国总理李强6月27日在天津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WEF)“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说:“现在在西方,有些人在炒作所谓的‘降依赖、去风险’,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看,这两句话就是一个伪命题。”他认为,风险管控应该由“企业去做相应的判断和选择”,政府和相关组织“不应该去越俎代庖,更不应该将去风险扩大化、政治化、意识形态化”。
走入欧盟对华战略:共同的对华政策也是6月30日结束的欧盟峰会上的一个重要议题。峰会联合声明称,将支持继续保持同中国的经贸关系,同时减少欧洲对中国的的经济依赖。"去风险"在本次声明中正式登场,成为一个概念,今后欧盟将以它作为指导方针推出对华战略。但有批评指,欧盟目前表述的“去风险”仍缺乏具体的计划和责任规范。
德国首份对华战略:2023年7月13日,德国联邦内阁通过首份对华关系战略,“不脱钩、去风险”是重要内容之一。文件称,德国将继续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应“降低关键领域的依赖性”。德国政府将提高社会对涉华风险的敏感度,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提醒企业做好风险管控。文件还强调,单方面改变台湾海峡现状是不可接受的,台海军事冲突升级将影响到德国和欧盟的利益。

經濟與地緣政治不可分割

在地緣政治方面,馮德萊恩則說,中國正在尋求以中國為核心的等級化全球秩序,且試圖淡化普適的準則,而是宣導國家利益至上。「這違背了我們歐洲的利益與價值觀。我們必須意識到,歐中關係中有著明顯的競爭成分」。她同時強調,競爭不意味著敵對,也可以是建設性的,「所以我們的應對措施必須具備平衡性與戰略性。」

馮德萊恩還說,中國對「全球安全架構」的看法並不與歐洲一致,北京在台海、南海等地的強硬姿態不僅僅影響到菲律賓等歐盟夥伴,也影響到歐洲的供應鏈和貿易路線,從而影響到歐洲的全球利益。「我們必須非常坦誠,並以此作為建設性關係的基礎」。

她還呼籲中國在中東問題、俄烏戰爭問題上,運用自己的特殊影響力來防止事態進一步升級,因為「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伴隨著特殊的責任」。馮德萊恩強調:我們必須明確指出,中國在俄羅斯戰爭問題上的立場將決定我們未來幾年的相互關係。」

在演講中,馮德萊恩再次重申歐洲既視中國為貿易夥伴,也視其為科技競爭對手、對全球秩序有著迥異理解的全球參與者。她強調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不可分割,在處理經濟夥伴關係時必須更加注重地緣政治。馮德萊恩說,不僅僅企業需要通過多樣化經營來「去風險」,國家同樣如此。她認為,歐盟力推的與眾多發展中國家的「全球門戶」合作機制,既能讓歐洲的供應鏈更具韌性,也能讓夥伴國家的當地產業鏈、產能、勞動力獲得更多的投資。

面對即將舉行的「歐中峰會」,馮德萊恩表示,歐中關係的故事「並沒有寫完」,「我們將繼續與中國合作,探討如何使競爭更加公平、更有紀律」,「沒有什麼是預先確定的。我們有能力去改變,中國也有能力去改變」。

(路透社等)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