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2T13:22:33.897Z
体制内经济学家余永定呼吁采取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

(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3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预期定为5%左右,为1994年中国开始设置经济增长目标以来最低的数字(2020年中国未设GDP增长目标)。鉴于2022年中国经济仅增长3%,基数低,同时也是近半个世纪来最低的经济增长之一,2023年设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当时被许多经济学家视为相对保守。

然而,由于结构性的房地产颓势加剧、外资以惊人的速度撤离,地方政府陷入更严重的债务危机、失业率上升、私人消费疲软,即便是这一保守的经济目标实现起来也显得异常艰难。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虽达到6.3%,但却是在2022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受到疫情及上海等地封城影响仅增长0.4%的基础上实现的。正是因为第二季度有6.3%的增长率,中国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达5.2%。

相关图集:危机四伏的中国经济

房企爆雷:8月初,中国又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巨头碧桂园面临违约风险。该公司有2笔美元计价的债务8月8日逾期未支付利息。作为少数尚未出现违约的中国大型房企之一,碧桂园的“爆雷”是对本已脆弱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又一打击。在本次房地产危机中首先触礁的恒大集团则于8月17日依美国《破产法》,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恒大的负债高达3300亿美元。其在2021年底发生违约,导致中国各地出现大批未完工的烂尾楼。大多数分析师认为,未来几个月内,中国的房产价格和销量仍将进一步下滑。
信托失信: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信托行业也出现危机。在7月底传出中融国际信托集团无法按时支付票息和本金消息后,中国媒体8月中旬报道,数十种中融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兑付。该集团北京总部前发生投资者要求还钱的抗议(图)。中融管理着约1380亿美元资产。许多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通过信托公司进行项目融资。控制中融的中植集团管理着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也承认有流动性困难。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影子银行的资金总量大约为3万亿美元,相当于英国国民经济的总体量。影子银行的一系列支付违约行为可能会引发广泛的连带效应。
生产、零售数据低迷,通缩风险上升: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工业产出和投资增速都低于预期。这显示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商业和消费引擎动力严重不足,通货紧缩风险上升。同时,7月份中国银行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双降,其中信贷增量比六月份骤减了89%,是2009年11月来的最低的新增贷款量。
进出口双降、外商投资滑坡: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七月份中国外贸数据远低于预期,进口同比下降了12.4%,出口则萎缩了14.5%。根据中国商务部7月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的外国对华直接投資(FDI)较去年同期下降2.7%;二季度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同比下降20%。而彭博社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所公布数据的计算则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资负债同比暴跌87%。尽管有中国专家在财经媒体分析称,上述数据差别源于统计口径不一致,但外资流入明显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
青年失业率创新高:今年以来,中国的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4月份突破20%,6月份已升至21.3%。各项经济数据低迷让民众对经济前景和就业形势的焦虑增加。而国家统计局8月却宣布,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暂停发布。这一消息引来民众的广泛批评和嘲讽,有网民戏称当局这次从工具箱中拿出的是“眼罩”。
外银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根据路透社8月18日对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研究中心和野村证券五大券商此前以及最新对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的对比,摩根士丹利将对中国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5%下调为4.7%;摩根大通从5%下调至4.8%;巴克莱银行从4.9%下调至4.5%;德意志银行研究中心从5.3%下调至5%;野村证券从5.1%下调至4.6%。路透社指出,主要券商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背景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前景进一步恶化。

路透社10月份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计中国2023年全年的GDP增长为5.0%。11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因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以及于10月下旬宣布增发1万亿元人民币国债支持灾后重建、提升防灾救灾能力而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之前的5%上调至5.4%。

明年呢?

据路透社报道,中共下月召开的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讨论明年的政策规划和经济前景。届时,一些经济顾问将提出他们的建议。预计中国最高领导人将在12月的会议上批准明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不过按惯例,公开宣布这一目标要等到明年3月份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

7名和路透社交谈的顾问中,有5人表示赞成和去年一样,提出中国经济2024年增速为5%左右的目标;一人赞成经济增速4.5%的目标;另一位顾问则建议将经济增速设在5.0-5.5%的范围内。

这些顾问们认为,要实现这些目标,北京需要加大财政刺激力度。

"我们需要采取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主张提出5%左右增长目标的经济学家余永定对路透社表示。他说,"由于企业信心尚未恢复,企业投资需求不会强劲,因此我们需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他还支持预算赤字占经济产出的4%。今年10月,中国公布了在年底前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国债的计划,将2023年预算赤字目标从原来占GDP的3%提高到3.8%。

另一位要求匿名的经济顾问表示,北京正在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以使 2024 年"困难的"目标"能够实现"。不过,由于中国央行担心与西方的利率差异扩大会进一步推动资本外流,导致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走弱,因此货币政策的空间有限。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前官员管涛曾表示,"如果我们对汇率波动有更大的容忍度,货币政策的空间可能会更大。"

"不得不利用刺激措施来推动增长,尽管这不可持续"

中国在新冠疫情后的缓慢复苏促使许多分析师呼吁进行结构性改革,将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转向家庭消费和资源的市场配置。他们警告说,如果不这样做,中国可能会在本十年晚些时候开始陷入日本式的停滞。

然而,熟悉中国政策的人士也深知,在中国现有的政治环境下不太可能出现更根本的变化,特别是恢复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因此只有依靠本不能持续的刺激措施来推动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一直把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国家安全和共产党的控制置于政策的中心,坚持要求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包括对民营企业的控制。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数十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接受路透社采访的另一名要求匿名的政府经济顾问表示,"如果不能就改革达成共识,我们将不得不利用刺激措施来推动增长,尽管这不可持续。"

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次重要的党内会议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愿景,目标是到2035年使中国经济翻一番。经济学家称,这意味着需要年均增长4.7%。

IMF11月7日预测中国2024年GDP将增长4.6%。

鉴于人民币今年兑美元汇率下跌,洛克菲勒国际公司董事长鲁奇尔·夏尔马(Ruchir Sharma)近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中还称,"以名义美元计算,中国GDP将在2023年出现下滑,这将是自1994年人民币大幅贬值以来的首次。"

(路透社等)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