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3T14:04:09.863Z

(德国之声中文网)11月20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中国监管部门拟制定一份有资格获得融资的50家房企"白名单",引导银行为这些陷入资金和销售困境的房企提供贷款,其中包括万科、新城发展和龙湖集团等。

11月22日,彭博社又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碧桂园、远洋集团、旭辉控股已被列入这份所谓的白名单。监管机构将在几天内敲定名单并将其分发给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尽管彭博社也引述专家分析指出,这样一份"白名单"仅仅是建议,非指令性质,如果非国有房地产销售显著恶化,多数银行恐怕不愿伸出援手,但有关"白名单"即将出炉的消息仍推动中国股市的相关地产股上涨。

本周四(11月23日),《彭博社》再引述知情人士称,中国可能首次允许银行向合格的开发商提供无抵押短期贷款,即所谓的营运资金贷款。官员们还在考虑建立一种主银行负责机制,即由一家银行牵头,通过与其他债权银行协调融资计划,制定针对特定的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的金融支持方案。

知情人士表示,鉴于涉及的高风险,实施过程中需要监管机构出台配套政策,免除在出现坏账时对银行和个人的追责。知情者称,审议仍在进行中,可能还会发生变化。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迄今的措施未能遏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

自2022年起,中国房地产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境外债违约房企超过40家。在越来越多房企暴雷的同时,中国还存在大量已售出的期房未完工交付的问题,令许多中国家庭陷入困境并引发各地抗议。潜在购房者也对房地产市场失去信心,担心开发商无法完成项目,进一步导致新房销量日益下降,危及更多房企。

中共官方对未完工住宅数量的统计数据讳莫如深。野村证券(Nomura)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及其团队11月15日在一份报告中估计,中国各地总计约有2000万套未完工和延迟交付的预售住房,要完成这些住房的建设,估计需要4400多亿美元资金。报告认为,"在明年的某个时候,保交楼的问题可能会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危及社会稳定,北京可能最终需要大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我们认为这是真正恢复对房地产行业和经济信心的关键。"

202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交楼、稳民生"。据中国人民银行今年11月9日在官网发布的金融运行报告,中国央行2022年推出3500亿元人民币保交楼专项借款并设立2000亿元人民币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也就是说,中国中央政府通过政策性银行和地方政府划拨了3500亿元专项资金,帮助资金短缺的开发商完成预售项目的建设。如果大型商业银行出于同样的目的向开发商提供贷款,央行将向这些银行提供高达2000亿元的无息贷款。

但是,上述措施以及放宽购房者抵押贷款、减少首付等刺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并未能遏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一些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表示,他们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标准,未完工的项目也无法获得融资。《华尔街日报》援引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这一切都归结于银行的风险规避。中国规模达56万亿美元的银行业本身就面临利润率萎缩和长期的不良贷款问题。2023年上半年末,大型国有银行的净息差降至创纪录的1.74%,低于行业维持合理盈利能力所需的1.8%门槛。

相关图集:危机重重的中国房地产业

恒大债务重组计划告吹:恒大9月22日提交给证券监管机构的公告中称,由于房地产销售不如预期,该公司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350亿美元的债务重组的方案。2021年恒大陷入资不抵债,导致了一系列开发商违约,引发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崩解。如果恒大不能与债权人达成新协议,向其提供约150亿美元贷款的债券持有人可能会要求对该公司进行清算。8月中恒大已在美国纽约申请破产保护。华尔街日报分析称,恒大债务重组搁浅表明,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危机仍有可能恶化。
房企接连爆雷:2023年8月,中国最大私营房地产商之一碧桂园、拥有国营资本背景的远洋集团也陷入违约危机。此前碧桂园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出现资金问题的中国大型开发商之一,但今年上半年亏损达到了67亿美元。9月中,碧桂园获得债权人的批准,将六只境内债券的偿还期限延长三年。
金融信托巨头陷入财务危机:2023年8月,有报道称中国最大私人信托公司中融信托出现财务危机,无法完成信托产品的兑付,影响范围可能达到人民币3500亿元。其母公司中植集团也承认有流动性困难,计划债务重组。8月16日,约二十名抗议者在北京中融信托大楼前抗议要求还钱,他们购买了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却无法得到兑付。信托业历来是房地产商重要的资金来源,房地产业的爆雷也使信托业陷入危机。
放松限购刺激房市效果不彰:中国央行上个月宣布降低首次购房者现有抵押贷款利率,以及部分城市的购房首付款比例。从8月末到9月初,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相继官宣实施"认房不认贷"政策,名下无房人群的购房门槛比之前降低,不少购房人将由二套房资格变为首套房资格,首付比例大幅下调。此后有报导指北京的房产交易出现小幅反弹。但更多的专家指出,这些措施可能会使房地产交易中产生短期反弹,但不足以稳定房地产市场。”
空置房屋“14亿人住不完”:据中新社发布的一段视频,中国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的贺铿9月23日在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称,“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个专家估出来的数字相差很大,但是14亿人可能住不完。”他认为“房地产企业必须转型,早转型早主动”。
数百万套房屋未售出:资产管理集团思睿投资(Grow Investment)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表示,调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可能需要多年甚至长达十年的时间。“原因是,我们为中国人建造了太多的住房。”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未售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为6.48亿平方米。根据路透社的计算,以平均房屋面积90平方米来算,中国未售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当于720万套房屋。这还不包括因现金流问题已售出但尚未竣工的大量住宅项目。

筛选第一批"活下来"的房企

分析认为,中国政府之前的房地产救市措施不太有针对性。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果甄别房企的具体情况,那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救助,让头部房企和重点房企"活下来"。同时,如果稳住了50家房企,也可以增强市场信心,防止发生牵涉面广的系统性风险。中国政府过去也曾推出过非正式的"白名单",但只引发市场短暂的乐观情绪。

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此次50个房企的"白名单"主要是由金融监管部门倡议,50个房企也主要由金融机构定,之后会由各个商业银行"认领"所救助的房企。某房企人士称,50家房企初步按照销售榜50强筛选。

11月17日,中国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部门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据报道,监管部门还向金融系统下达了"三个不低于"的要求:各银行自身房地产贷款增速不低于银行业平均房地产贷款增速,对非国有房企对公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增速,对非国有房企个人按揭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按揭贷款增速。

如果这些支持房企融资的措施获得批准,那将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有力救市尝试。

(彭博社、路透社等)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