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2023 - 17:40

在国际形势不稳,中美继续在多个领域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三(11月15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庄园峰会j继续引发高度关注和热议。

这次会晤的目的是给人一种新发现的宁静印象,至少展示给外界看到的部分,包括两人在一个漂亮的花园里短暂漫步,白宫在双边峰会结束后发表声明说,两位领导人就一系列双边和全球议题进行了坦诚和建设性的讨论,包括潜在的合作领域,并就分歧领域交换了观点。法新社报道评论称,拜习重新开始停滞一年的对话,但他们也将分歧公开化,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两个超级大国宣布,此次会晤将促成恢复中断一年多的高级军事交流。拜登特别强调,一旦发生危机,两人将能够拿起电话 "直接、立即 "通话。但更多传递出来的信息显示这次会晤并没有解决任何根本性的分歧。拜登在与习近平会谈以及花园散步后的记者会上还是称习近平是“独裁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立即回应说这是错误的称呼,将这一描述称为 "极其错误的",称其为 "不负责任的政治操纵"。

张伦:就国际政治来说,可能一些真正内部的事情不是外部现在可以立刻知晓的,基本上从现在透露出来的信息, 包括拜登记者招待会上的转述可以看出来的是,中美双方各有所需,要寻找一个利益平衡点,目前主要目的还是要把中美关系稳定下来。实际上,在2021年拜登上台后不久,当年6月份第一次来欧洲访问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金融时报》上,当时就将拜登欧洲行之后的世界称为“大博弈”:即中美大博弈正式开始。这个过程可以上溯到奥巴马时代,经过特朗普,一直到拜登。因为拜登是一个冷战老 手,他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娴熟老道来应对中国的策略,比如重建盟友阵营等等,我认为就让中国事实上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处于下风,所以习近平出于内政外交各方面的原因,急于要和美方见面,尽管表面上还是要摆出架子,包括曾经说不见等等这样的姿态,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拉高加码,同时让国内人看。在美国方面,面对当今这样一个动荡的,充满不确定的因素的世界,特别美国内部也需要时间调整的情况下,美方其实也有稳定中美关系的希望,所以最终走到了我们看到的这个结果。

法广:拜登在会前开场白中特别提到他们一年前曾经在印尼巴厘岛的会晤,但是我们也知道,上次握手会谈之后,两国出现了多次剑拔弩张的事件,现在终于又见面了,坐在一张桌子上谈判,很可能谈的问题和上次也差不多。更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在会谈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被问及时,还是说习近平是“独裁者”,让北京非常生气,虽然你说“双方有各有所求”,但是这样的会面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张伦:效果肯定是会有的,里边有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即便在冷战时代,美国和苏联还是在有些关乎全球的事务上有过合作。在经过这一波全球化之后,如今双边的利益连带,包括世界各方面的相互互动的深化,中美之间是不可能不打交道,一些具体问题也不可能不处理,比如病毒大流行,气候和贸易问题等,所以这些问题要处理就需要双方会面和沟通。

在另一个层面上,基本结构性的因素决定目前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今后仍然会保持这样的状态:即中方和美方一定会是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的对手,在这个确定无疑的大框架下,在一些技术问题上,在牵扯到人类共同利益上,包括彼此双方的利益能够找到契合点的问题上还会有一些合作沟通——我想今后的格局大概就是这样。

政治从来都是要有理想有理念,但同时也要面对现实,如果不面对现实就不叫政治。中美双方在今后仍然会循着这样一种方式去处理。美方有核心的利益和坚持,中方也会有自己的诉求。我把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上归纳为“大博弈”——全球性的,尤其是集中在亚太地区与中国的大博弈—— 但另一方面我觉得美国还有一个长程的设想,而不再是短期可以立刻见效的政策。我认为基本上是要和中国长期进行博弈的国策。

在这样的前提下的双边机制,在具体的问题上进行讨论和确定,比如说这次恢复在军事上合作交谈,就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包括台湾问题等等都是双方要把话说明的地方。包括建立首脑“热线”,拜登在记者会上也提到双方首脑要有“沟通机制”,能立即接电话,我想这基本就是冷战时期“热线”的意思,作为拜登这样一个冷战时代过来的老手,基本上是在复制冷战时代的一些经验,虽然也有一些新的内容很课题,包括如何控制人工智能等,当然也会复制冷战时代的核控和军控等经验来加以管控。

美方基本的意图就是要建设一个“防护栏”,而中方的意思就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争取更多的空间来缓和自己内外交困的局面。我想各方各有所需,今后大概也可能会维持这样一个局面继续发展下去

非常感谢张伦教授接受法专访。

作者: 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