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继续新建热电厂 - 法国世界报
29日下午出版的法国《世界报》国际版重点关注三大主题,陷入胶着的乌克兰战争、短暂人道休战中的加沙以哈战争以及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达比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关于中国,该报驻京记者的文章综述中国面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八届会议的减排承诺与时间表。该报也刊登驻上海记者的文章,介绍中国政府频频出手试图帮助房地产业走出危机的努力。
气候暖化带来的挑战日益紧迫,但全球加大力度减排,以遏制暖化的努力显然始终不足。《世界报》的社评文章,针对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再次提醒各方,遏制气候暖化进程已经刻不容缓。文章指出,倘若不有计划地停止使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2015年达成的巴黎气候协定将会变成一纸空文。正在运作的或计划中的化石能源消费释放出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总量已经是将大气升温在本世纪末控制在1.5°C以下所必须的排放上线的3,5倍。然而,全球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速度虽然减缓,但总量仍在增加。即使各缔约方遵守在此前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做出的承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反升为降也要等到2030年,这意味着全球气候升温的幅度可能在本世纪末接近3°C。只要国际社会不协调一致,强有力的并且有计划地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气候变化的恶性循环就不会停止。作者呼吁国际社会走出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走出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世界报》驻京记者的文章侧重强调中国在减少化石能源议题上的矛盾立场,指出,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国,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继续兴建新的热电厂。中国虽然一再做出姿态,也言之凿凿,但坚持自己的减排时间表以及目标。中国在11月7日宣布一项减少甲烷排放的行动纲领。但文章认为,应当谨慎看待中国官方宣布的量化减排目标,因为中国并不公布目前的甲烷排放量,尤其是自2014年起,就不再公布煤矿甲烷排放数据。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理论上讲,中国煤矿的甲烷排放也应该是全球第一。文章引述“全球能源监测”机构的数据指出,仅是中国煤炭大省山西的甲烷排放量就几乎与全球其它地区排放总量相当。不关闭煤电厂,任何甲烷减排承诺都在很大程度上是空话。中国平均每周批准上马两个热电厂,这可能让中国很难达到它自己制定的减排目标。根据中国能源局的数据,中国能源仍然以煤电为主,今年六月时,煤电量同比上涨4,2%。
这篇文章也注意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努力也引发西方国家的不安。欧洲联盟已经宣布对中国电动车产业享受政府补助展开调查,现在也开始关注风能产业的政府补助。中国驻欧盟代表对此表达抗议,并间接威胁,会在这次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采取报复措施。文章就此分析指出,中国有可能打着气候正义的旗号,在阿布达比大会期间,反对将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一视同仁的整体减排目标。
中国政府近期接连抛出措施,拯救危机中的房地产业。但《世界报》驻上海记者的文章认为,这些措施目前效果有限。尽管政府一再为购房者提供便利,也大幅压低贷款利率,房地产销售却持续下滑,今年10月,前一百家最大房地产开发商销售额跌落28%。文章认为,一系列旨在拯救房地产业的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参与度,也取决于银行是否合作。到目前为止,银行机构的表现并不积极。文章引述香港恒生银行首席经济分析师指出,地方银行来自房地产业的坏账很多,扩大贷款规模意味着会有实实在在的风险,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房价不会反弹。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激进伊斯兰武装哈马斯在加收走廊的交战暂时进入人道休战阶段,乌克兰战场的困境重新吸引媒体关注。《世界报》报道聚焦俄罗斯军队近日在顿巴斯地区的猛烈攻势以及严重的人员伤亡。该报的地缘政治专栏文章特别关注西方盟友对旷日持久的乌克兰战争可能萌生的疲劳感。文章认为,对于俄乌两国,这场战争的输赢都攸关生死存亡。但乌克兰更依赖盟友的援助,而这些盟友的决心并不坚定。文章引述立陶宛外长指出,倘若欧洲无法想象这场战争与欧洲有关,那么乌克兰的失败就将是欧洲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