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两大技术控制温室效应解决方案及其争论 - 生态 健康与科技
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周四在迪拜开幕,这是在地球进入最热一年背景下举行的峰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控制地球变暖,避免由此带来的极端天气、干旱、火灾,无疑是此次峰会的焦点,但同时也存在其它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直接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这一被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推广的方案颇具吸引力,同时也带来很多的疑问。
实际上这涉及气候工程的研究领域,该领域目前主要包括两大技术:第一是直接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即所谓碳捕捉和储存(CCS)技术,我们在此前的节目中曾有过介绍,通常的做法是把工业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处理,再压缩运输到某些地点的深层地质结构中长期封存,与大气隔离。目前全球首批利用该技术的工厂已经建成,尤其是在冰岛、挪威等国,但其规模仍然相当有限,比如冰岛的碳捕捉和贮存设施每年所能减少的碳排只相当于 250 个美国人的排放量,而代价是整个系统非常耗能。因此该技术被认为可能更适合于一些诸如水泥厂等难以进行减排的行业,同时该技术也存在二氧化碳封存可能发生泄漏、没有足够的封存地以及经济效益尚未获得证实等局限。
比起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封存,另一种技术乍看起来则像是来自于科幻小说。原理是试图通过稍微改变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到的阳光,从而抵消温室气体所造成的全球变暖。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科学家从火山爆发的效应受到启发,他们发现火山剧烈爆发时,会使数百万吨二氧化硫气体被喷到距地面10公里以外的大气平流层,它们能形成硫酸盐颗粒使阳光发生反射和折射,减少到达地表的日照量。按照这一原理,科学家建议可以收集全球各地工厂中每天都要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气球释放或者通过超级烟囱将这些二氧化硫送到大气,从而形成一种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平流层,达到对地球进行微量降温的效果。
但显然,这样的针对地球大气层的超级工程存在难以控制的巨大风险。很难预测释放巨量硫酸盐到平流层的结果,比如是否会引发地球降雨区域的重新分配,带来新的干旱和洪灾,并可能影响冰川和洋流,进而撼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如果某个国家做这类工程必然会影响别国环境,这需要政府间的协调。在第28届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就此发布一份报告,该组织社会和人文科学副主任加布里埃拉·拉莫斯(Gabriela Ramos)表示,“在我们没有采取足够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下,必须考虑所有选择”。她说,“拥有技术是一回事,但拥有使用技术的管理和道德框架则是另一回事。人们有理由担心,这些技术通常成为少数国家和公司的特权,但决定是否使用它们的并不是一个国家,因为其影响是全球性的,因此必须进行全球性讨论,它还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是否可能造成附带损害?我们必须要完全确定,就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我们就看到这一点,我们再在将该技术提供使用之后才担心其可能引发的后果“ 拉莫斯说,”在通过气候工程减少温室效应中,我们必须要避免这种情况。”
然而,尽管目前缺乏应有的管理框架,这些控制地球变暖的技术却越来越多地被提及,特别是对于二氧化碳捕获贮存技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评估报告就提到,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封存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选择方案,对于将气温上升保持在不超过1.5 度是必要的。但报告也同时指出该技术只能边缘性的用于那些不可能实施技术减排企业,然而,很多人在呼吁将该技术大幅推广,将其视为应对全球变暖的成熟的解决方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国际能源机构(IEA)对这种“技术解决方案主义”发出警告:表示绝不能用这些假设解决方案为赌注,放弃我们今天所必须付出的努力。一些非政府组织更是批评碳捕获和储存为“洗绿工具”,不能真正促进气候变暖的减缓,他们担忧将这项技术作为解决方案的风险,尤其是企业以此为借口,不再减少自己的排放。可以预期相关议题将在此次迪拜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继续交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