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及標普全球公布,經季節性調整後,內地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49.5,低過9月的50.6,亦低過市場預期的50.8,創3個月低位,重返收縮水平。

受外需疲弱影響,銷售整體增速放緩,企業因而轉向減產,並收縮採購和降低投入品庫存。

新訂單指數連續3個月處於擴張水平,但增速連續兩個月放緩。新出口訂單連跌4個月並於50以下,拖累生產指數3個月以來首次低於擴張收縮分界線。

採購數量在7月後首次回落,投入品庫存溫和下降。但由於銷售未如預期,加上發貨付運延誤,令成品庫存創2015年9月後最最著積壓率。製造業企業連續第2個月壓縮用工,跌幅創5月以來最大,受累於需求減弱及削減成本措施。

企業對未來1年生產前景信心持續減弱,並跌至去年9月後最低,部分企業預期新產品發布和海內外客戶需求改善,但其他企業則對全球經濟疲弱表示憂慮。

財新分析指,目前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穩固,需求偏弱,內外不確定因素較多,預期仍較疲弱。在多項促消費、擴投資、穩預期政策基礎上,中央增發1萬億元人民幣國債,將有助於穩經濟大盤,但對於居民收入增加、就業和預期改善的傳導效應仍需時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