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公布小學人文科課程框架,下學年試行,2027/28學年起全面在小學推行,課程分六個範疇,內容包括國民教育、國家安全教育、《憲法》和《基本法》。

小學人文科課程專責委員會主席蔡世鴻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學界對人文科課程安排的迴響不大,因為九成內容都是跟從以往的常識科,現時加入國民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歷史及認識網上罪行等,但大家比較關注課時分配,因為科學科及人文科的總課時,比現有常識科多了約一節時間。

他舉例以本身學校為例,下午並無課堂,主要是導修或綜合活動,會在這個時間表上作出調整,從這些環節分配時間,教授人文科或前往參觀等,不會因為授課量多而遲放學。

至於人文科是否需要考試,或以甚麼方式評估,蔡世鴻說,要視乎學校如何處理,例如考試內容不要太多,亦需要學校在行政上調節,希望在新框架下,鼓勵學校減少學生壓力,因為人文科著重多看多探討,傾向不希望背誦或知識性,讓學生享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