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补贴政策助推全球汽车贸易繁荣
欧洲和亚洲的汽车出口正在激增,其背景是美国等国家为电动汽车提供大量补贴,以及经销商补充库存,经销商的库存直到现在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汽车出口繁荣之际,整体出口在全球经济放缓之际依然疲软。这一趋势反映出西方国家奉行旨在刺激国内制造业和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的产业政策,正给世界贸易格局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German Association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的数据,在欧洲工业强国德国,制造商在截至10月份的10个月里出口了约260万辆新乘用车,同比增长22%。
韩国和日本的汽车出口已加速,部分受益于美国针对电动汽车的税收减免。中国于今年早些时候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这得益于对遭受制裁冲击的俄罗斯的销售,以及比亚迪(BYD)等本土制造商和特斯拉(Tesla)等外国品牌所产电动汽车的出口。
据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汇编的经季节性因素调整的数据,与2021年月均出口相比,第三季度中国的汽车出口增长71%。同期,韩国的汽车出口增长36%,日本增长18%。泰国的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13%。
同期,这四个国家的非汽车出口下降了5.4%,这突显出随着消费者和企业为应对利率上升而缩减开支,海外销售趋于疲软之际,汽车出口正与这种大趋势背道而驰。
新冠疫情期间,汽车行业受半导体短缺打击全球生产影响曾是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2021年,随着各国摆脱封控影响,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销商库存消耗殆尽。牛津经济研究院驻新加坡首席经济学家Alex Holmes说,订单积压时间延长,亚洲汽车制造商自那以来一直在加紧生产。
他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供应链恢复正常所带来的顺风要滞后许多。
这种补充库存的需求是推动今年汽车出口的因素之一。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汽车经销商Rick Case Hyundai的业务发展经理Juan Duque说,他的停车场现在大约有400辆汽车,接近疫情前的通常水平。
“去年,我们的库存是现在水平的三分之一,”他说,有一些月份的库存少到只有30到40辆车。他说,即使韩国产现代(Hyundai)汽车的价格飙升,“我们也全卖出去了。”
他说,现在的销售状况非常火爆。在利率已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包括Tucson和Kona SUV在内的车型提供的60个月零息分期等融资激励措施正在吸引买家。Duque说,预计销售放缓的可能性不大。
欧洲汽车制造商公布称,在截至9月份的三个月里,汽车交付量大幅增加,原因是美国市场的强劲增长帮助抵消了中国市场的疲软。
宝马汽车集团(BMW Group)上月表示,第三季度向客户交付了约62.2万辆宝马(BMW)、Mini和劳斯莱斯(Rolls-Royce)汽车,同比增长6%左右。该公司在美销售增长8%,但在华销售下降约2%。
大众汽车表示,第三季度交付量增长约7%,至230万辆,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增长抵消了中国交付量下滑6%的影响,后者交付量为83.7万辆左右。德国主要汽车制造商中,只有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的交付量同比有所下滑,其在中国和美国的交付量双双下降。
随着各国政府寻求减少其经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亚洲汽车出口商尤其从向电动汽车的转型中受益。
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由于特斯拉的许多汽车是在上海工厂生产,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寻求在海外拓展市场、以销售目前每年在中国生产的数百万辆电动汽车,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上遥遥领先。
中国汽车生产过剩局面已导致其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在大量中国产电动汽车涌入欧洲后,欧盟上个月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展开了反补贴调查。
中美紧张关系引发的各种贸易限制举措意味着中国电动汽车无法在美国取得长足的发展。但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包含了意在鼓励驾驶者改用电动汽车的条款,这为其他亚洲出口商带来了激励。
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最初只为购买在北美组装的汽车的顾客提供税收减免。但在2022年底的法规调整中,这些减税优惠扩大到了租赁的电动汽车,即使这些车辆是在其他地方生产的,这促进了对日本和韩国所产电动汽车的进口。在截至2023年9月的12个月里,美国从日本和韩国的电动汽车进口额同比增长了一倍多,达到58亿美元。
最大的问题是这种繁荣能持续多久。经济学家表示,新冠疫情后的补充库存效应可能很快就会消退。随着加息效应的显现,美国经济料将在2024年放缓。欧洲经济即使不陷入衰退,预计也将失去增长动力。
汇丰(HSBC)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说,未来一年,亚洲汽车出货量有可能降温。不过,他说,由于中国经济的“惊人”生产能力,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可能会继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范力民说,从亚洲更广泛的贸易信号(如企业的出口订单)来看,全球贸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仍将面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