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台灣城鄉差距改善 弱勢生表現堪比OECD平均值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5日電)台灣在歷來PISA評比表現不錯,但城鄉差距較讓人詬病。最新結果帶來好消息,數學表現校際變異比例下降,教育機會均等指標改善,且社經最弱勢學生數學素養與OECD平均值相當。
立法院曾針對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2018的表現發表評估報告,特別指出台灣城鄉差距雖較PISA 2009改善,但學校間及學生間的表現差異,都高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平均值,學習機會均等的理想仍待落實。
教育部和台灣師範大學今天公布PISA 2022結果,帶來一些好消息。台灣學生的數學表現校際變異比例(分子為校際變異,分母為校內變異加校際變異,數字越小代表校際間的差距越小),從PISA 2012的42%,進步到38%。
另外,台灣學生社經地位解釋數學表現變異的百分比(數值越小代表社經差距的影響越小),由17.9%(PISA 2012)下降到15.7%,已接近OECD平均的15.5%。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社經地位最弱勢的學生(國際指數後20%,台灣約3.8%學子符合條件),數學素養為471分,已與OECD的平均表現(472分)相當。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彭富源分析,近年加強「學習扶助」措施,讓課業表現較落後的學生,在學期間透過額外的扶助措施,獲得成長的機會;寒暑假期間也透過「樂學計畫」,避免學習表現往下掉。另外,數位學習的推動,也有助於縮小城鄉差距,讓學子透過數位課程,依照自身的步調學習。
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蔡今中也認同,數位學習可以導正偏鄉教育的落差。近來PISA越來越強調數位教學,鼓勵各國廣泛地應用虛擬實境、遠距教學、自主學習平台等科技,提供學子多元、靈活、個別化的學習體驗。
蔡今中提到,PISA數學題型的情境複雜度提升,要求學生以數位工具操作、探索、實驗,組織資訊後形成答案,台灣學生的學習環境中,接觸這類題目的機會較小,是未來可以加強的地方。(編輯:管中維)11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