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疫情爆發後 中國藉公衛外交營造形象失敗
(中央社台北20日電)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譚偉恩分析,疫情爆發後,中國大陸試圖藉由「公衛外交」營造良好國際形象的嘗試失敗,因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堅持的「清零」防疫,實際上漏洞百出。
最新一期由法務部調查局發行研究中國情勢的月刊「展望與探索」,發表由譚偉恩撰寫的分析文章「中國大陸『國際形象』之研究:軟實力投射的迷思與公衛外交失敗的成因」。
譚偉恩指出,一個國家的良好形象有助於吸引他國,雖然可被視為一種「軟實力」,但大陸對於國際形象的營造與宣傳,絕大多數透過投射「硬實力」,這種行銷與包裝自我形象的策略成效如何,有待商榷。
他說,尤其當大陸的涉外行為與固有的國際形象(集權政治、資訊不透明、政治不民主、反西方帝國主義的代表等等)一致,那麼通常加深國際社會對大陸形象的既定認知。
譚偉恩指出,當大陸的行為與固有形象不一,國際社會通常視為「特例」,不會馬上改變認知;若大陸確實營造較正面國際形象,若干國家可能開始改變認知但不太多,因美國和中國關係好壞,將產生相當影響。
雖然北京意欲藉由公衛外交說好中國故事,但他說,這樣的外交策略效果有限,並且到疫情尾聲功虧一簣,尤其官方堅持清零,但國際社會對於大陸疫情資訊的透明度深感質疑。
他說,又因疫苗生產逐漸穩定,且越來越多國家對民眾廣泛實施接種後,「與病毒共存」的治理模式獲得越來越多國家及民眾接受,反觀大陸所謂的良好防疫成效,似乎更多是官方自吹自擂,並未獲國際社會認可。
譚偉恩指出,另一方面,因不滿清零而爆發的抗爭「白紙運動」等同大陸自打嘴巴,傳遞給國際社會的訊息是大陸防疫期間的決策失當,以及「說好中國防疫故事」的失敗,國際形象沒提升,反而在威權治理之下失分。
他說,大陸若有心改善國際社會的認知,必須正確理解軟實力,並在國際場合與國內政治展現與當局所期待的形象一致作為。
譚偉恩指出,鑑於形象是「被」他國感受及評價後的「果」,大陸在國際營造良好形象的最佳策略應該是低調行事,而非積極說好故事。
他說,偏偏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過於頻繁展現大陸的「硬實力」,並不斷試圖取得相對優勢的競爭地位,導致大陸在多數國家的認知中,變得更加吻合美國所描述的「威脅」,而非「可信、可愛、可敬」。(編輯:曹宇帆/張淑伶)1121220
- 2023/12/20 20:20
- 2023/12/20 16:32
- 學者:疫情爆發後 中國藉公衛外交營造形象失敗2023/12/20 15:30
- 2023/12/20 14:54
- 2023/12/19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