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6日電)每年約有6000多人因大腸癌送命,很多人知道肥胖、嗜吃加工肉品、紅肉及燒烤食物等是危險因子,醫師提醒,其實抽菸也是,菸害會影響腸道功能,提升罹癌風險,籲定期篩檢。

大腸癌曾蟬聯國人10大癌症首位15年,直到今年才被肺癌擠下、退居第2,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今天透過新聞稿提醒,每年仍有約1萬6000人罹患大腸癌,並有6000多人因此喪命。

研究證實定期篩檢可降低晚期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梁程超解釋,大腸癌早期幾乎無明顯症狀,等到有症狀時大多為晚期,不少人甚至是健康檢查意外發現。

他舉例如51歲林姓男子,長期抽菸外,看起來不算太胖但BMI數值已達到肥胖體位,因經常加班不愛運動,每到假日就靠吃美食慰勞自己,久而久之健康亮紅燈,今年初員工健檢結果不佳。

考量林男愛吃高油脂、不愛吃蔬菜,再次健檢時加上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及腸胃內視鏡檢查,果然發現肺部有支氣管壁增厚及輕度浸潤現象;大腸內有3顆大小不一的瘜肉,經切除與後續病理化驗,其中一顆確認為管狀腺瘤並已發展為大腸癌原位癌。

梁程超指出,大腸癌的分期,主要是以腫瘤侵犯腸黏膜的深度、淋巴結侵犯有無、遠端轉移來做分期,大腸癌零期(原位癌)時就被發現,只需大腸鏡切除腫瘤即可,但如腫瘤過大或切除後邊緣不乾淨有腫瘤細胞殘留,則須接受手術切除。

目前政府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當檢查結果為陽性、接受大腸鏡診斷確診,當個案是大腸癌第0期、第1期,早期患者容易治癒,5年存活率都超過9成。

梁程超提醒,抽菸不僅影響肺部,也會影響腸道功能,提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其他風險因子還包括年齡(50歲以上)、家族病史、罹患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肥胖、高脂肪食物、紅肉、低纖維飲食及飲酒等,應積極主動接受篩檢。(編輯:李亨山)11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