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習近平的改革早已扭曲變形 有如哈哈鏡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26日電)中國旅美政治學者鄧聿文發表文章指出,對照中共改革開放45年來的歷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後所作的「改革」是扭曲變形的,和鄧小平開創的改革相去甚遠甚至相反,是「哈哈鏡」式的改革。
鄧聿文昨晚在美國之音(VOA)中文網,發表題為「習近平的『改革』哈哈鏡」的文章指出,12月18日是中共宣布改革開放45週年,各大中央官媒及部分省級黨報紛紛大篇幅盛讚改革開放的意義及成就。然而,民間不但對此冷眼以對,甚至有個別學者警告再不重啟改革,歷史留給中國的時間就不多了。
他指出,中國民間對改革的冷淡,不是中國不需要改革,也不是百姓恐懼改革,而是厭倦了官方的「假把式改革」,也就是只知道高喊改革口號,卻不認真改革;或者假藉改革之名,行政府擴權之實,與民爭利。
鄧聿文直指,中共改革確實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使改革成了「政治正確」,是中共的「神主牌」,任何時候、任何領導人不管心裡其實多麼厭惡改革,都必須假惺惺地舉著這個「神主牌」、「附身符」。
他分析,中共改革開放後出現了「黃金時代」,大致和江澤民統治的13年重合;胡錦濤接任後,改革產生的副作用越來越大,因此在改革上乏善可陳,後半期更已停止,但中國經濟仍在胡任內這10年高歌猛進,這主要得益於「開放」。
鄧聿文認為,習近平擁有長期在東南沿海省分工作並主政的經歷,要說反對改革恐不符合事實,且他曾試圖接過改革之棒,在2013年中共18屆三中全會上推出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磅文件,並成立中央深改組親任主任,看架勢要「大幹一場」。
他指出,今天看來,事情與市場期待的相反。儘管中共官方宣布18屆三中全會作出的2000多個改革項目都如期實現,但這些不是人們需要的「改革」,充其量是對行政管理的調整,或是在一些不重要的領域和環節小修小補,不是市場所理解的改革。
鄧聿文直指,習近平主導下的改革,豈止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簡直是「發揮得過頭」。而「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在資源配置中見不到,能見到的只是「政府的有形之手」,其實更是「黨之手」,黨在這輪「改革」中從背後走向前台,大肆擴權,領導和指揮經濟運作。
他認為,2017年中共19大後,除了如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宣誓改革決心外,習近平很少再談改革,說的更多的是「對外開放」。開放當然也非常重要,但中國更需要「改革」。改革才是第一位的,改革改好了,開放自然會跟進;改革改不好或沒有改革,即便全方位開放,外資對中國的市場環境還是提心吊膽。
鄧聿文說,想要用開放倒逼改革,過去或許行,如今基本上不行。更何況,中國近年的對外開放,是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被內外環境所逼的。由此看來,習近平時代的改革,事實上是停滯的。
他認為,習近平透過一系列權力運作,成為繼毛澤東之後最有權勢的中共領導人後,便「瘋狂擴張黨權」,深入到企業、經濟組織及社會的神經末梢,也就愈發不可能對黨政官僚資本集團動手術,改革也就真正壽終正寢,所以人們看到的,就是「哈哈鏡」式的改革。
鄧聿文分析,如今中共官方藉改革45週年發起一波改革輿論戰,但這是內外環境逼迫下做出的「安撫社會焦慮情緒」的姿態。過去4年經濟的蕭條和社會的不安,讓官方覺察到危機洶湧,只好再次拾起改革的名號。
他說,從這個角度看,不排除中共2024年在經濟上或許有某種形式的、相對有力度的改革措施推出。然而,習近平對改革的認知,決定了所謂「重大舉措」不會讓人有太多意外。他在2013年及2018年,就分別說過「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以及「該改的、能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等語。
鄧聿文說,習近平的話,意謂著過大的黨權是堅決不能改的。而不改這一點,勢必使他的改革淪為「哈哈鏡」。正如人或物在哈哈鏡中會扭曲變形一樣,習近平時代的中國改革也是扭曲變形的,和鄧小平開創的中國改革相去甚遠,甚或相反。(編輯:張淑伶)1121226
- 2023/12/26 22:37
- 2023/12/26 17:04
- 2023/12/26 16:19
- 學者:習近平的改革早已扭曲變形 有如哈哈鏡2023/12/26 11:48
- 2023/12/26 11:13
- 2023/12/26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