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奥地利政府想买中国车 是福是祸?
2023-12-23T15:11:44.784Z
(德国之声中文网)奥地利《新闻报》以"用民粹主义无法影响中国"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产电动汽车对欧洲工业的挑战,远远不止于奥地利政府采购公务用车。
"奥地利政府将购买中国产电动汽车,或者说,至少有这个可能。而且,并没有人强迫奥地利国家机关这么做,而是可能有人主动去订购。在野的奥地利自由党以此抨击政府计划'消灭就业岗位',社民党也认为政府正在用几辆公务用车'毁灭奥地利汽车市场'。"
"反对党说得难道不对吗?奥地利不是有很多就业岗位都依赖于邻居德国的汽车产业?中国人难道不是每年都斥资数十亿欧元补贴,从而被认为压低电动汽车价格?"
"其实,这件事情要复杂得多。德国汽车巨头早就在中国设立了大型生产基地。比如宝马就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并向欧洲市场出口。德国大众的命运更是与中国市场紧密牵连。为什么偏偏是比亚迪才会摧毁奥地利就业岗位,而不是美国的特斯拉、法国的雷诺、韩国的现代?近年来,奥地利公共部门也曾采购过上述厂商的汽车。"
"诚然,欧洲汽车产业正面临中国竞争者的巨大挑战。因此,欧盟委员会几个月前启动了反补贴调查,审议是否也要像美国当局那样对中国产汽车加征关税。不过,光靠这样的措施并不能拯救德国汽车产业,奥地利政府采购汽车也同样无法拯救。"
"德国汽车厂商及其奥地利供应商将面临艰难岁月。'抵制中国货'政策也许很简单、很能迎合某些群体,但却并非长久之计。据估计,中国厂商已经掌控了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2/3份额,中国产电池也被安装在欧洲产电动汽车上。"
"而且,德国车企、奥地利供应商也想继续在中国市场销售,毕竟他们已经在那里赚了很多年的大钱。这些企业更需要的是减少官僚主义作风、更深思熟虑的关税体系,以及面对中国政府干预自由市场竞争时更为自信从容的欧洲政界。"
同样在维也纳出版的《标准报》以"奥地利政府应该采购中国产汽车吗?"为题,并排刊发了一正一反两篇评论。正方观点认为,中国产品不仅仅更便宜,在性能、售后服务等各方面也都更优越。
"反对党以及工会强烈反对,认为不应用纳税人的金钱去购买中国生产的汽车。但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政府部门必须谨慎地使用税款。中国产汽车不仅仅便宜,其性能也得到了专业媒体的认可。有人指责说,比亚迪的产业链不在奥地利境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比亚迪今后不仅仅在欧洲卖车,也会在欧洲造车。届时,欧洲本土的供应商也能发挥其竞争力。"
"而且,奥地利公共采购法规也并没有专门排除中国厂商。要是我们真想这么做,就需要先修订法律。一旦修法,又会很快被人批评搞贸易保护主义,这对出口导向型的奥地利经济会造成损害。"
反方观点则认为,北京为中国汽车产业注入了大量不透明的补贴资金,这才是欧洲政府机关不应采购中国车的理由。
"在面对中国经济时,谁要是大谈自由竞争、警告欧洲人别搞贸易保护主义,未免就太天真了。几乎每一个中国大型企业都被中共的党政官员或者安全机关所掌控,而且这种掌控往往都是不透明的。凭借着完全不透明的政府补贴体系,整个产业界得以做大做强、维持运转。此外,中国政府还无视国际上有关大规模侵犯人权、新疆强迫劳动等指责。欧盟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净化供应链,并且呼吁对华业务'去风险',但是总体来说并没起什么作用。"
"有鉴于此,让欧洲车企在奥地利政府采购时直面中国车企的竞争是不公平的。中国车企在本土参与政府采购时,后者往往会为他们量身定制有利得多的招标条件。"
"根据法律专家的说法,要想排除中国厂商参与招标,其实有着很简单的方法:指出他们没有达到基本的社会与人权规范。然而,相关部门显然没有使用这些方法。他们最好还是用一用,而且应该坚决果断。"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