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日本在东南亚存在感降低 比亚迪等中国厂商崛起
【共同社曼谷12月15日电】日本和东盟(ASEAN)迎来了正式建立友好关系50周年。战后日本持续为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而近年来在美中竞相发挥影响力的形势下,存在感似乎降低。加之东盟本身发展迅速,日本正面临“必须构建真正的对等关系”(一名日本驻东南亚大使语)这一转型期。
▽恐怖
驱车在泰国东部,从车窗望去,沿途约40分钟都是大片长得齐人高的木薯地。木薯粉是“珍珠奶茶”等甜品饮料中用到的原料。突然,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工厂群映入眼帘。记者来到了罗勇府的工业园区,可以看到宣传比亚迪(BYD)的进驻为“一带一路”添彩的大幅中文标语。这便是纯电动汽车(EV)中国龙头企业比亚迪的首个海外工厂。重庆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正在推进EV工厂进驻罗勇府的计划。
泰国成为亚洲的汽车产业集聚地之初,日企就密切参与。日本汽车长年来占到市场份额的85%以上,在东南亚各国维持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
不过,中国车商在泰国的市场份额一年就达到两倍以上。今年1至10月的数据显示,日本汽车的市场份额已低于八成。一名业内相关人士说:“真的很恐怖。如果全年低于八成,应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首次。”而比亚迪泰国分公司总经理柯育滨表示,我们也可以和日本的零部件厂商交易,可谓十分从容。
▽最大的影响力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企全面进驻亚洲。这推动了向出口主导型经济转型,成为“东亚奇迹”的原动力。
不过,近来中国崛起,而日本的存在感却在降低。东盟成为十国的1999年,对日贸易额是对华的四倍以上,而2021年下滑至对华的三分之一左右。直接投资额方面,中国也与日本不相上下。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面向东南亚专家的调查中,2019年起,回答中国在地区最具经济影响力的占比为六到八成,维持在最多。大大赶超日美。
▽信赖
东盟本身的情况也大幅改变。2022年的人口较1999年多了约三成,增至约6.8亿人。同期的合计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至6倍以上,规模相当于日本的八成左右。预计仅印度尼西亚,最晚到2050年将超过日本。
不过,日本也有优秀的一面。ISEAS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在美欧、中国和印度之中,持续被评价为最值得信赖的国家。在酿成战祸的大战之后,日本努力建立信赖可谓取得了成果。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Bhubhindar Singh指出,“日本与东盟的关系最成熟。”他认为在安全保障层面作为美中对立的调停者,在经济层面“作为避免对华依赖的抗衡方是需要(日本)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