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驻华大使为实现天皇访华直接与中国高官交涉
【共同社12月21日电】1992年10月,当时的日本天皇和皇后访华,开创了日中交流史上的先河。实现此事的背后是被誉为“打破常规的外交官”的驻华大使桥本恕与中国政要展开了“直接谈判”。20日公开的外交文件中,一位奋力斡旋的外务官僚形象跃然纸上。桥本意识到对访华态度谨慎的日本国内部分保守势力,为了让中方就两国间悬而未决的课题保持克制以及获得自民党重要人物的理解而奔走。
▽推进
“想要知道讨论情况是正向前推进,还是在倒退。”因公务从北京临时回国的桥本1992年4月13日在首相官邸拜访时任首相宫泽喜一,询问了天皇访华事宜。
在此之前的2月,中国颁布了明确将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标记为本国领土的《领海法》。这刺激到日本访华反对派的神经,宫泽的态度“摇摆不定”(外务省官员语)。宫泽在迟迟无法作出决断的情况下,指示桥本向中国做工作。
返华的桥本4至5月接连与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徐敦信,以及后来成为国务院总理的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等高官举行会谈,介绍称日本的访华推进派“处境艰难”。
然后,桥本希望中方在对日军国主义批评、中国渔船在尖阁周边日本领海作业、反对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PKO)等方面全面克制。他提出,“并非日中孰对孰错。而是希望将那些会成为障碍的问题,全部搁置到实现访华的数月后。”
徐敦信认为如果取消将很麻烦,两国关系会受挫,承诺作出最大程度的努力。分别之际,他还压低声音对桥本坦言此事关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等推进论派的政治生命。对于日方,还表达了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对此事的强烈期待。
中国可谓立即作出应对。桥本5月18日邀徐敦信赴大使官邸,称赞“中方完全保持住了沉默”。徐敦信等人回应称,将耐心等待日本政府的决定。
▽决心
然而到了6月,宫泽仍迟迟未能作出最后决定。在24日的官邸会议上,宫泽对临时回国的桥本的对华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同时表示“希望也向自民党内作出说明”。
桥本将返华日程推迟了约一周。他向原本态度谨慎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介绍了中国的情况后,中曾根与前首相竹下登、自民党副总裁金丸信3人决定,“努力在党内汇总意见”以实现访华。
外务省的事务次官小和田恒(现在的日本皇后之父)、亚洲局长谷野作太郎也在自民党、经济界、媒体的高层之间尽心疏通。政府6月的民调显示,赞成访华的意见达到72%。宫泽在8月25日作出了最后决定。
▽意义
中国时任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回忆录中就实现天皇访华写道,这不仅打破了西方各国与中国高层往来的禁令,更是给中日关系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桥本手下担任驻华公使的槙田邦彦回忆称:“桥本拥有广泛的人脉,中方对他的评价也很高。”江泽民1992年12月与即将离任大使一职的桥本会面时,还表达了强烈的不舍之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