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危机考验中国的雄心 - 法国报纸摘要

各位好,今天是2023年12月23日星期六。今天线上出刊的法国各大主流报刊均重点回溯并总结2023年的国内外大事件。
解放报今日的头版是“2023年,从一场战争走向另一场战争”,配图为10月9日的加沙废墟。在内页的社论中,解放报写道:“谁能预料到呢……原本已经陷入僵局的乌克兰战争已经让战争变成了一种难以忍受的习惯,直到10月7日的恐怖事件,这个初秋的星期六改变了一切,哈马斯令人难以置信的暴力和残酷席卷了一切”。除此之外,“世界其他地方也震荡着”:“背负着法律问题的特朗普依旧飞向明年美国总统选举,普里戈任的叛乱和随后的飞机失事,尼日尔和加蓬连续发生政变,神秘的中国间谍气球勘测美国的天空”……而法国也在“街头激烈、大规模、持久的针对养老金改革的抗议,令人眼花缭乱的气温上升以及多地随之而来的灾难性后果当中挣扎”。
费加罗报在今日的国际版关注了“加沙危机考验中国的雄心”。开篇描述了这样一个景象:“当炸弹落在加沙时,来自北京智库‘中国与全球化中心’(CCG)的王辉耀坐在最后一排的深扶手椅上,拿着麦克风,对聚集在多哈喜来登酒店金色光芒下的外交官和中东分析人士说道:‘中国是该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它可以向加沙派遣军队,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部分’。
王辉耀是出席今年十二月中旬多哈论坛的少数的中国代表之一。费加罗报分析称,“这一共产主义政权在多哈十分谨慎,王辉耀的提议以较低的成本制造了一种幻觉,未能对危机产生影响”。联合国前维和行动负责人让-马里·盖埃诺也认为,“停火的提案目前还没有机会获得通过。面对这场危机,中国人小心翼翼。他们重复说,他们是为了和平,但这只是说说而已”。
费加罗报指出,“自10月7日以来,这个世界第二强国一直与可能引发其能源供应关键地区的冲突保持距离。这一地区的冲突也有可能给中国招致美国的注意力。虽然中国强调其对巴勒斯坦事业的历史性支持,没有谴责哈马斯的攻势,并重申两国方案的紧迫性,但它并没有切断与其技术伙伴以色列的关系”。“中国人不想卷入其中,而是看着美国人陷入困境”。出席多哈会议的巴黎和平论坛创始人贾斯汀·瓦伊塞对费加罗报表示,中国的“首要任务是防止局势升级,防止事态威胁其供应和全球经济”。
费加罗报表示,“这场冲突标志着习近平主席的外交野心回归现实。去年三月,习近平主席支持伊朗与沙特阿拉伯实现和解,在该地区取得了惊人的突破... 但暴力事件的爆发让这个执着于稳定的政权回归了本能的谨慎,暴露了其在该地区影响力的局限性”。此外,由于“能源外交在中东难以重演”,伊朗与沙特和解的类似场景很难再次复制。
不过,“中国的姿态旨在表现出巴勒斯坦事业的捍卫者的形象,同时与战火保持距离,以在新兴世界中确立其合法性,并在战火平息后将自己定位为可求助对象”。费加罗报最后引述伦敦亚非学院专家莉娜·哈提卜的评价,称“北京沉迷于与华盛顿的对峙,称自己与世界第一强国平起平坐,但又小心翼翼地避免陷入困境”。 “中国希望被视为中东的一个参与者,但中国不想真正成为那里的参与者,因为中国不需要。中国要的是以亚太为重点,瞄准台湾”。
费加罗报同时还关注了“阿拉伯-波斯湾成为中美影响力斗争的核心”。当中指出,“海湾国家正在务实地加强与这个复兴大国的贸易,谈判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保留与华盛顿的关系。海湾研究中心主席阿卜杜拉迪兹·萨格表示,“我们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东方。我们不想卷入台湾问题,我们是中立的。但中国无法取代美国,成为我们安全的保障者”。费加罗报指出,“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美国军队得益于卡塔尔的战略基地,向沙特提供先进的军事装备”。一位中国消息人士称,的确,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为了寻求对拜登的影响力而与习近平走得更近,但他也在扛住来自习近平的压力,没答应用人民币计价石油销售。“争夺海湾影响力的斗争,会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