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舉行會議,討論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及教師內地考察等議題。

本學年的高中生考察團增至26個,當中一天團的行程由8個大幅減少至3個。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郭玲麗表示,考察團讓高中生加強身份認同及提升國民意識,而共產黨歷史跟國家發展息息相關,共產黨發展的足跡遍佈國家許多地方,但關注只有個別行程前往嘉興市的革命紀念館,又建議行程滲入「紅色之旅」及國潮文化的元素。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不少行程涉及革命先烈的足跡,也有他們的故事或故居,學生經過時有機會接觸到。

高中公民科的內地考察是公民科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勞聯的林振昇關注,學生若缺席會否受懲罰,缺席原因會否跟沒有回鄉證件或曾在社交媒體轉載涉嫌違反《國安法》的信息等。蔡若蓮表示,學生缺席多數因為身體不適,並非沒有證件或沒空參加。她表示,若學生最終缺席,校方須呈報校董會再向教育局報告,強調鼓勵學生考察,但不會懲罰。

至於當局要求資助學校新入職教師及公營學校晉升教師必須參加內地學習團,並增加在職教師到內地考察的機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支持有關做法,但不少學校反映,當局未提供額外代課津貼,尤其近年教師流失嚴重,有不少新入行或晉升,加上疫情關係,學校需要動用整合代課教師津貼或自行調撥資源,建議當局增加津貼額。蔡若蓮回應說若學校的津貼不足夠,有其他機制例如凍結部分編制教席去轉作代課津貼。她反而關心,如果有大量教師同時考察,太多代課教師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容許3年時限,讓學校更好地規劃及提早擬訂教師的進修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