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张图表解析美股“七雄”的一骑绝尘
大型科技股今年重新夺回了市场领头羊地位。它们究竟领先了多少?
苹果公司(Apple)、微软(Microsoft)、Alphabet、亚马逊(Amazon.com)、英伟达(Nvidia)、特斯拉(Tesla)和Meta Platforms被统称为美股“七雄”(Magnificent Seven)。2023年,“七雄”股票已累计上涨75%,令标普500指数中其他493家成分股公司望尘莫及,这些成分股公司的涨幅仅为12%,而该指数整体上涨了23%。
根据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Goldman Sachs Global Investment Research)的数据,“七雄”市值已膨胀到标普500指数市值的30%。这已接近任意七只股票组合的历史之最。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主动型股票投资主管Ann Miletti在谈到该巨大表现差异时说:“对我来说,在想到一个应该代表如此广泛的公司群体的指数时,这个数字令人震惊。”
这些大型科技股在全球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在声称覆盖了全球约85%可投资股票市场的基准指数MSCI明晟所有国家全球指数(MSCI All Country World Index)中,“七雄”的总权重现已超过日本、法国、中国和英国所有股票的权重总和。
长期以来,投资者和策略师一直对市场集中度表示担忧。当市场的大部分涨幅都是由少数股票带来时,就更有可能在少数重量级股票下跌时下滑。
去年,随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开始加息,大型科技股暴跌,这些担忧显示出了先见之明。当利率接近零时,投资者追逐科技股和其他成长股带来的强劲回报,但当利率开始上升时,这些股票突然面临风险较低的投资的竞争。
2022年,“七雄”股下跌了40%,总市值损失了4.7万亿美元,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其他成分股下跌了12%。
大多数投资者预计,2023年将大同小异。然而,大型科技股却开始了疯狂的反弹,克服了银行业危机、对政府债务违约的担忧以及中东和欧洲战争的影响。
大涨背后的原因何在?人工智能(AI)的炒作在华尔街掀起了一场风暴,增强了人们对这些公司未来将产生暴利的希望。此外,经济数据强劲,加上通胀缓解,推动了对利率见顶的押注,为科技股提供了新的动力。
2023年,微软股价飙升55%,11月股价创下历史新高。苹果公司上涨52%,并于6月份成为首家估值突破3万亿美元的美国公司。英伟达股价上涨两倍多,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
很少有其他股票能跟上这样的上涨步伐。据道琼斯市场数据(Dow Jones Market Data),尽管标普500指数距离2022年1月创下的纪录仅相差1.6%,但该指数中只有23%的股票距离纪录高点在10%以内。这低于28%的历史平均水平。
市场的盈利增长也应归功于“七雄”。今年,标普500指数公司的盈利料将增长0.7%。FactSet的数据显示,如果没有“七雄”的贡献,盈利可能下降4%。
一些分析师表示,他们预计科技股的主导地位不会延续到明年,他们认为工业、材料和运输等遭沉重抛压的类股将跑赢。
Raymond James Investment Management首席市场策略师Matt Orton建议投资者增持精选小盘股和新兴市场股票,他预测这些股票将受益于美元走低和利率下降。
Orton说:“未来你们很可能不会经历我们已经历的过山车般的情绪。“我们已进入一个正常化程度略高的市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些长期不起作用的东西终于又开始起作用了。”
一些大型科技股仍未从去年遭受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亚马逊、Alphabet、Meta和特斯拉现在的股价还低于2021年底的价位。
投资者也显得谨慎。路孚特理柏(Refinitiv Lipper)的数据显示,尽管截至今年11月,他们向以科技为重点的股票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净增投资了41亿美元,但这只是2022年同期约79亿美元净增投资额的一半左右。
Angeles Investment Advisors的首席投资官Michael Rosen说,科技股重新飙升的一个原因是,利率上升帮助这些公司几十年来首次获得了现金收益。这增强了这些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帮助它们实现了更高的利润。
Rosen说:“利率根本没有利润重要。利润是在哪里产生?因为那才是我想拥有的。”
与整体市场相比,科技股的估值仍然显得昂贵。以未来12个月的预期利润计算,英伟达的市盈率为25倍,微软的市盈率为31倍,苹果公司为30倍。相比之下,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为19倍。
Laffer Tengler Investments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Nancy Tengler说,以高估值买入科技股是物有所值的,因为在利率较高的时期,科技股能够会跑赢市场。
“每个人都会提到估值,'哦,但它们的估值这么高了',”Tengler说。“但它们的估值并不高。在经济放缓的环境下,你希望投资于可靠的成长型企业。这些就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增长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