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臻明:2023年台海情势可以做哪些推测?美中竞争有哪些隐忧?
「中国正在有计划地训练解放军的飞行员,熟悉台湾海峡的空域,以准备未来的战事。」
王臻明
(王臻明,关心国防与地缘战略议题,军事专栏作家)
回顾2022年,国际间发生三件大事,影响将会非常深远,展望2023年的台海情势,得先讨论这三件大事。
首先,俄罗斯挥军入侵乌克兰,由于国际间普遍担心,中国会在美国备多力分之际,趁机攻打台湾,因此大幅关注台海情势,让台湾问题变成国际焦点。其次是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在中国的严词恫吓下,仍坚持访台,引发新一波台海危机,中国不只发动大规模军演,还首次发射弹道飞弹横越台湾本岛。
最后,是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成功扫平所有障碍,打破规则连任,将会再执政十年以上。而外界普遍认为,习近平想在未来的任期内,完成统一台湾的梦想。
这三件事情的发展,目前看来对台湾是有利有弊。以俄乌战争为例,乌克兰意外挡住俄军的攻击,让俄罗斯处于困境中,恐怕让中国必需重新思考手中的攻台计划。过去认为朝发夕至,几天内就能占领台湾的乐观态度,随著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不断败退,被打回了现实。
虽然中国并不会轻易放弃武力犯台的计划,但俄乌战争的结果,肯定会逼使中国做更完善的准备,这也代表除非发生极严重的事件,否则中国在短时间内不会轻启战端。毕竟解放军的许多关键武器,都还没有成军服役,如刚刚下水舣装的新型福建号航空母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形成战力。
区域紧急应变储备库
在俄乌战争中,欧美国家要从本国将援助的物资运到乌克兰,往往缓不济急。因此,将武器弹药直接储放在台湾周边,能大幅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但俄乌战争对台湾也有负面影响,如美国提供大量的武器弹药给乌克兰,导致无法如期交付台湾之前所采购的装备。原本不少生产线已因疫情而停摆,俄乌战争又让情况雪上加霜,台湾所订购的标枪反装甲飞弹、肩射型刺针短程防空飞弹、F-16V战机等,都被迫延迟交货时间,严重影响了台湾强化国防以吓阻中国的计划。这种情况甚至引起美国国会的注意,除了要求美国政府尽快解决问题,也担心乌克兰战事在台湾重演,因此决心加快协助台湾。在2023年度的《国防授权法》(NDAA 2023)中,美国国会批准100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分五年拨付,以协助台湾采购防卫武器,在一切为时太晚之前,抢先一步吓阻中国。
虽然中国在短时间内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不高,但解放军利用佩洛西访台时所发动的军演,已突破海峡中线的默契。近期出海的军机,除了侵扰台湾防空识别区的西南角空域,还屡屡飞越海峡中线,持续朝台湾本岛飞行一段距离后才掉头返航。这样的情况最常出现在海峡中线的北端,严重威胁台湾北部的政经中枢,很明显是在演练对台湾发动攻击的航线。换句话说,中国正在有计划地训练解放军的飞行员,熟悉台湾海峡的空域,以准备未来的战事。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海上,解放军的舰艇也不断在台海周边活动,舰上的防空飞弹已可笼罩台湾上空,给予台湾空军更大的压力。
美国为了抵销中国所施加的军事压力,除了定期派遣军舰穿越台湾海峡,也邀请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海军舰艇加入这个行列。美国国会还汲取了俄乌战争的经验,一并在2023年《国防授权法》中,赋予在台湾周边建立“区域紧急应变储备库(Regional contingency stockpile)”的权限。因为在俄乌战争中,弹药的消耗速度实在太快,在短时间内就耗尽了北约的大半战备库存,欧美国家要从本国将援助的物资运到乌克兰,也往往缓不济急。因此,将武器弹药直接储放在台湾周边,能在爆发战事时,立即启用,大幅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事实上,这种预先储放武器弹药的作法并不罕见,美国过去一直在关键的战略地点,封存大量的装备与补给,以因应战争危机。最好的例子是冷战时,美国陆军在德国境内封存大量主力战车、装甲车、各式火砲与弹药,万一前苏联入侵西欧,美军可快速反应。每年还会进行例行训练,让士兵轻装搭乘客机飞抵德国,启用这批装备,立即编成装甲师,与北约盟国的部队一起操演。在海上则有海上预置舰中队(Maritime Prepositioning Ships Squadron , MPSRON),将武器装备封存在运输舰或货轮中,能随时启封供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目前仍有一个海上预置舰中队部署在关岛附近海域。
扩大设置“区域紧急应变储备库”,就是将这样的预置工作扩大,把原本可供部队短时间作战的物资,增加到能独立支撑一段时间,并且准备的范围,可能会扩及到海军、空军所使用的飞弹或零耗件等,此说明美军正在认真准备履行拜登总统协防台湾的承诺。
2027年,中国攻台最可能时机点
台湾宣布将义务役的役期恢复为一年,并试行全新的教育召集制度,一次进行14天,以强化射击、战场救护、实战训练等。
美国会一改过去战略模糊的政策,走向战略清晰,有很多原因,但习近平打破规则连任,是一个极重要的关键。因为习近平用来合理化他长期执政的借口,可能是完成统一台湾的历史任务。未来习近平的统治权力若受到任何挑战,他有很高的机率,会对台湾采取激进的军事行动,来转移内部的不满与质疑,这也让美国与台湾感到忧虑。
就目前来看,习近平在2023年,要面对疫情大爆发与经济持续下滑的双重挑战,短时间内可能会对外采取较为和缓的态度。比如重新与美国建立沟通管道以修复两国关系,不再对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咄咄逼人,拉拢欧盟与东南亚国家来挽救经济,但这绝不代表台海情势将慢慢走向缓和。美国会估计2027年是中国最有可能攻台的时间点,在于这是习近平要迈向第四任的关键时刻,所受到的内外压力会最大。同时这一年也是解放军的建军百年纪念日,几项关键武器已形成战力,但美军调整军事部署,以因应中国威胁的速度又不够快,预估双方的差距会在这一年被拉到最小,是中国最好的机会。
所以美中双方都在与时间赛跑。中国希望在2027年前,完成攻台的准备,除了让关键武器到位,也要让空军飞行员与海军水手都准备好,拥有在台湾海峡活动的经验。在经济方面能在美国的大规模制裁下,维持一定的稳定度,并在国际间寻找到时候能支持中国的盟友。
另方面,美国则希望加快脚步,武装台湾成一个刺猬岛,让中国攻台时付出惨痛代价,同时强化在西太平洋的作战准备,并开始拉拢周边国家,筹组军事同盟,打造一个亚洲版的小北约。在双方摊牌的时间点来临之前,美中关系将会处于一个又竞争、又冲突、又随时依自身需求而短暂放缓敌意的复杂关系中,但绝不能因此误判情势。
夹在风暴中心点的台湾,更能感受到这样的时间压力,因此加快自制潜舰的兴建速度,多次传出首舰可能会赶在2023年的第三季下水,以补强台湾最缺乏的水下战力。同时,台湾的立法院在2022年通过了《海空战力提升计划采购特别条例》,以5年2,400亿为上限,扩大生产雄风二型反舰飞弹、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飞弹、雄风二E型巡弋飞弹、陆基的天剑二型野战防空飞弹、天弓三型防空飞弹、剑翔反辐射无人机,专门用来攻击敌方机场的万剑弹等。从2023年开始起算,5年的时间刚好到2027年,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国军希望在中国准备好之前,先让台湾拥有充足的反制武器。
除了硬体以外,台湾已宣布将义务役的役期恢复为一年,以解决目前募兵制人力不足、四个月军事训练役又过短的弊病。并且全力进行后备部队改革,包括试行全新的教育召集制度,一次进行14天,以强化射击、战场救护、实战训练等课程。补强后备部队的武器装备,拉近与常备部队的距离,达成“常后一体”的目标。还编成五个新的滩岸守备旅,以扩大教育召集训练能量,强化战时的第一线海岸守备战力。这些增加的人力与补强训练的新措施,也有助于台湾接收即将陆续抵台的新武器,如机动型岸置鱼叉反舰飞弹、M1A2T主力战车、海马斯多管火箭等,都预计会在2023年至2024年之间开始交付。
一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日本,在美国表达将会介入台海战事后,日本研判已经无法置身事外。因为美国在日本拥有大量的基地,双方所签署的《美日安保条约》也明定,日本必需在美军出动时提供支援。
日本为了防范未来危机,已决定大幅增加国防预算,修改国家安全保障三文件,定调中国为最大的战略挑战,并赋予自卫队主动反击的法源基础,研发与采购长程巡弋飞弹与反舰飞弹,强化西南诸岛的防卫能力。这包括在宫古岛、石垣岛等靠近台湾的岛屿,部署12式反舰飞弹、03式防空飞弹与电战部队,以严密监控跟中国有主权争议的钓鱼台周边海域,与进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宫古海峡。
美中军备竞赛的隐忧
中国近几年对台湾采取坚辟清野的政策,不断加强武力恫吓,也有可能改弦更张,在2023年又回到和战两手策略,推出利诱大饼,以缓解台商的出走潮。
但在这场竞赛中,美中双方都有隐忧。对美国来说,要团结盟邦以对抗中国,有其难度,毕竟中国庞大的市场,对许多国家来说,是难以割舍的经济利益。特别是距离中国越远,越没有地缘利害关系的国家,就越不支持美国与中国的全面竞争。这最好的例子就是德国。
虽然德国因为俄乌战争,也开始检讨过去太依赖中、俄两国的问题,但总理萧兹(Olaf Scholz,港译朔尔茨),在二十大以后立刻启程访问中国,并带领大批德国企业家随行,就可以知道德国仍然十分重视中国市场,不愿意见到美中两国的对抗伤害其商业利益。德国在欧盟处于主导地位,欧盟与北约的成员国高度重叠,也让美国在中国事务上,难以获得北约的全面支持。2023年中国一定会尝试与欧盟修复关系,值得观察这些欧洲国家的反应与态度。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与中国经贸关系紧密的东南亚国家中,甚至包括美国国内的许多跨国企业,都在中国有大量投资。虽然在前任总统川普执政时,已因美中贸易战,掀起过一波出走潮,但与多年投资中国的热潮相比,仍然只是九牛一毛。2023年投资中国的企业会不会因疫情关系与美国的制裁,选择加速撤出中国,将是美中角力下的关键指标。除此之外,美国虽然想要尽快加强台湾的防卫能力,但国会的步调却不一,100亿美元的无偿军援,在拨款法案中并未列入,只剩下每年20亿美元的外国军事融资(FMF)额度,并可拨交10亿美元剩余国防物资给台湾,这无疑拖慢了美国协助台湾的整体计划。
对中国来说,现在最感到棘手的问题,是美国不断加强对半导体的管制。包括限制高阶晶片卖到中国,阻挠中国取得先进制程所需的精密机械与技术,这除了会打击中国在高科技产业上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限制中国研发先进武器的能力。由于这种限制敌方运算能力的新战略,并不会立即产生影响,差距会在一段时间后才慢慢浮现。这将导致中国在接下来几年内,越来越焦虑,担心解放军在2027年以后,开始大幅落后美军,而逼使中国采取不理性的行动。中国为了突破美国的晶片管制,已投入大量的国家资源,希望建立自给自足的半导体产业,2023年是否能有所突破,对中国来说至为重要。
此外,信任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重新建立起来。中国一方面全面放弃动态清零政策,另一方面再度笑脸迎人,不只已与澳大利亚重启经贸、国防对话,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甚至在中断数年后再度访问中国。但澳大利亚总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港译阿尔巴尼斯)为了化解外界疑虑,表示澳大利亚不会因此低头退让。中国重启的外交攻势,是否能达到既定目标,恐怕很值得继续观察。
中国近几年对台湾采取坚辟清野的政策,不断加强武力恫吓,也有可能改弦更张,在2023年又回到和战两手策略,推出利诱大饼,以缓解台商的出走潮。不过美中两强的全面竞赛,绝不会因此停歇,笑脸迎人只是争取时间的手段,美中双方应该都心知肚明,台湾不应该因此失去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