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李强履新国务院总理,会成为民营经济的守护者吗?
「以习近平亲信立足的李强,在面对意识形态压力时,能否守护住民营企业,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检验。」
端传媒记者 陈阿烟 发自新加坡
中国“两会”近日召开,现年63岁的李强即将成为中国国务院新任总理,去年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后,他跻身中共高层二号位置。李强是周恩来之后,第一个没有担任过副总理的政府首脑。他的前任李克强、温家宝、朱镕基,都被放置在副总理的位置上多年后,才接管了庞大的国务院官僚机构。李强打破了这一传统,此前他甚至没有在中央任职的经历。调任北京前,李强是上海市委书记,因主导了残酷的上海封城而备受民间指摘。
作为中国政府机构的新任掌舵者,李强更重要的身份是习近平忠诚的门徒——他曾在浙江省担任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下属,被视为“之江新军”的一员,这也是他在2012年后被快速提拔的原因。有分析人士认为,忠诚是李强的潜在优势,这会让他更有空间推行政策,他不会像李克强一样被习近平视为竞争对手。
中国两会开幕前夕,路透社一则报道引用消息人士的说法,指出李强在2022年底加快结束了“动态情零”政策,他抵抗了习近平要求重新收紧防疫政策的压力,并推动了无须大规模检测的放开。许多人通过这个故事猜测李强比前任有更多的自主权。
过去几年,习近平打击了互联网企业、教育培训行业、房地产行业,严厉表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并允许国有企业吞并民营企业。一些人期待从温州走出来的新任总理李强能善待民营企业,这种期待并非毫无缘由。李强在地方任职时的确表现出了亲商的一面,他曾经公开表示:“企业家把工作干好了,我们这些政府部门日子就会好过多了。”
也有分析者持悲观看法。美利坚大学助理教授张扬认为,李强是华国锋之后,首位权力基础不再独立于党领导人的总理,他的权力基础恰恰来自于党的领导人,他将不得不依靠习近平的权威来领导国务院。
在习近平担任中共总书记的第三个任期中,二号人物李强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引人关注,他能成为习近平的搭档、自主推行政策,还是仅仅作为习近平意志忠实的执行者?他能修复民营企业家的信心,重振伤痕累累的中国经济,还是在关键时刻服膺于习近平的意志,继续强力打压社会活力。
忠诚的幕僚
1959年7月,李强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县,他成长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成年后当过工人。中国恢复高考后,李强在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学习农业机械化。
与中国前四任总理不同的是,李强非技术官僚出身,而有更多的“基层经验”。李鹏曾留学于苏联,朱镕基、温家宝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这三任总理都是“红色工程师”。于今年两会将正式卸任的李克强则是文科出身,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和经济学院,师从一周前刚刚去世的经济学家厉以宁。
李强在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基层共青团系统、浙江省民政厅工作。1996年,李强担任浙江省永康市委书记,成为一名县级市的市委书记——习近平也在正定县当过县委书记,他对基层的工作经验情有独钟。
2002年,李强成为浙江省温州市的市委书记,同年,习近平从福建调任浙江省任代省长,后升任浙江省委书记。2004年,李强升任浙江省委秘书长,成为习近平的助手。与此同时,李强还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2年中共十八大,习近平担任总书记,李强当选中央候补委员,随后晋升为浙江省省长、浙江省委书记。2016年-2017年,李强被短暂调往江苏省任省委书记后,又赴上海任市委书记——这也是习近平在地方任职的最后一个岗位。
“李强出了名的一点是能够凭直觉理解习近平模糊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要求,将其充实为具体政策并付诸实施。”《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讨论过李强受习近平器重的原因,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说法,称李强在浙江担任习近平的省委秘书长时,在习近平的办公处有一间小卧室,当习近平工作到很晚时,他经常待在那里。
在浙江和习近平一起工作过的蔡奇、黄坤明、钟绍军、夏宝龙、陈敏尔、应勇等人也都得到了重用。
《南华早报》一篇报道指出,浙江时期,李强几乎陪同了习近平所有的视察,还编辑了他的演讲,包括在党报《浙江日报》上写的专栏《之江新语》。李强还帮助起草和提炼了习近平在浙江主政时提出的“八八战略”,其中很多政策后来演变为习近平思想的一部分。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留在浙江的李强仍孜孜不倦地推广他的“八八战略”。
出身商人之都的“改革者”?
温州因民营经济的蓬勃被称为“商人之都”,根据《南华早报》2017年的一篇报道,李强任温州市委书记时,非常支持民营企业,他鼓励温州的企业上市,把海外投资带到温州。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当时经常跟李强接触,他评价说,“李强是有改革意识的。”
2011年,温州发生因民间借贷暴雷引发的金融风暴,楼市也因此崩盘,出现了浙商跑路潮。2013年,当时担任浙江省长的李强接受财新网总编辑胡舒立采访,仍然高度赞扬浙商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在采访中,李强表态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他说:不能让小政府变成无所不包的“大管家”。这一说法,与最近两年习近平主导的对民营资本的警惕,以及对“党领导一切”的全能政府的鼓吹背道而驰。
主政浙江期间,李强常以“改革者”的身份出现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他2012年上任浙江省省长后,在当地推动了“权力清单”制度,削减了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这是习近平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内容。他2014年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了改革的重要性:“就任省长以来,我思考得最多的就是政府自身改革问题。因为近些年浙江面临的问题是,民间的活力不如20年前了,能释放的红利正在减少。”
李强的改革精简了政府的行政流程,让政府成为一个更高效的行政机构,但这种“办事易”的改革不触及真正的放权和让利,和民间所期待的释放社会活力的“改革”有很大差距。
2015年再次接受财新网采访时,李强强调了“社会自治”的重要性:“自治很重要,政府不能变成无限的政府。要打造有限、有为、有效的现代政府,必须把很多管理权力转移给社会组织。”他提到,温州的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到民政部登记。但是,2016年,中国通过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一大批NGO被迫撤出中国。直至今日,社会组织的生存空间几乎被剥夺殆尽。
李强在浙江的另一政绩是推广了“特色小镇”,一种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为一体的空间,最具代表性的是杭州的云栖小镇。这个项目得到了习近平的赞赏,在全国遍地开花。但是,到了2021年,许多特色小镇都处于烂尾状态,被发改委要求清退。
“共同富裕”的镰刀之下,新总理会支持企业家的利润吗?
李强在地方任职期间,尤其爱和企业家打交道。2014年,他在一场记者会上说:浙江能出一个马云,我们浙江人感到很兴奋,也很自豪。他呼吁更多“马云”的出现。《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引用知情人士称,李强在上海任市委书记期间,跟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内的科技企业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2021年习近平整顿民营企业时,他为其中一些人起到了调和作用。
在上海主政期间,李强和马斯克谈成了合作,让特斯拉在上海投资了500亿元建超级工厂。2021年,上海半导体行业的产能占中国的四分之一。2022年上海封城刚结束,李强就访问了互联网企业爱奇艺和游戏公司米哈游。
李强在2014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引用了一位美国经济学家的说法,指出企业家的工作是应对不确定性,而利润是对不确定性的补偿。他还引用了马云、雷军、马化腾的三句话。
但是,习近平对利润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华尔街日报》2021年的一篇报道引述一些官员的说法,称习近平在内部会议上说,西方资本主义过于注重个人财富,追求利润至上,同时放任大公司变得过于强大,催生了不平等现象、社会不公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其它威胁。他要求在中国,资本要“为人民服务”。彼时,他叫停了蚂蚁金服的上市、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惩罚了在美国上市的滴滴、摧毁了教育培训行业。
2021年,习近平开始把“共同富裕”作为一个目标提上议程,阿里巴巴、腾讯等民营企业都拿出巨额现金投入了“共同富裕”。2022年,因为“动态清零”政策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残酷打击,官方在一段时间内不太提及这一概念。但在昨日,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的联组会时,他以严厉的口吻要求民营企业家负起共同富裕的责任:“民营企业家要增强家国情怀,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早在2005年,一家官方媒体还曾评价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是“一个坚定的有限政府论者”,认为他对民营经济的态度十分友善。
作为上海市委书记的李强被认为是开明的,他在这个岗位上,频繁跟马云、马化腾、李书福、雷军、丁磊等人见面。他为阿里巴巴的王坚的新书写序。他在2020年就尝试引进进口的辉瑞疫苗,尽管直到最后也没有成功。
也许正如一些分析者所说的,李强和习近平的关系,会让习近平愿意把更多权力下放给他。但作为习近平亲信而立足的李强,在面对意识形态的压力时,能否守护住民营企业,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检验。毕竟,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李强在上海虽然成功地推广了不影响生活和生产的“精准防疫”,但当领袖坚决要求清零后,他迅速站队,进行了强力且残酷的封城,造成大量人为悲剧。
实习记者邓晓雯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