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哪些重要调整,释放出什么信号?|一分钟数洞
「无论是金融监管、科学技术部还是组建数据局,都是以“安全”出发。」
端传媒记者 苑悠 发自新加坡
“一分钟数洞”将有趣﹑有用的数据和资料,以易懂又好读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请按此订阅数洞栏目。
阅读时长:1分钟
3月10日,中国两会前备受关注《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在全国人大会议中通过,有2951票赞成、1票反对,0票弃权。这是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九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13项改动,其中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6项与金融监管直接相关,此外还有重组科学技术部、组建国家数据局、优化老龄化工作体制等,唯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仍是26个。
值得一提的是,草案最后一项为“精简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计划统一按5%的比例进行。此前八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也曾有两次编制缩减:一次是1982年,当时中国国务院有100多个部门,人员超过5万,缩减后变为41个机构、3万多编制;另一次在1998年,也是缩减力度最大的一年,行政编制从3.23万锐减致1.67万。
本次《机构改革方案》称,其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
有评论者指出,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部分措施更像是“翻烧饼”,即将2018年机构改革时的变动又重新调整回去。例如,知识产权局原就是国务院直属机构,2018年划归市场监管总局,如今又变了回来;又如,中国老龄协会2018年划入国家卫健委,但此次改革又回到由民政部代管。此外,乡村振兴局2021年才正式设立,是次机构改革就将其撤办,划入农业农村部,成为近年来存续时间最短的国家局。
不过除此之外,金融监管及科技、数据部分的改革与新机构设立,仍是外界关注的重点,并可能影响中国大陆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
金融监管体系从过去的“一行两会”——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改为新的“一行一局一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其中,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在此前银保监会的基础上组建,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所有金融业监管,包括此前证监会负责的投资者保护、及中国人民银行此前负责的监管金融集团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不少评论及业内人士指出,新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是为应对和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例如2021年底以恒大暴雷为主的房地产业危机、蚂蚁金服问题、2022年河南村镇银行暴雷等。此外,《Financial TImes》的分析表示,中国证监会也在改革中被加强,它将直接监管审查债券的发行,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LGFV)。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监会和银保监会以前在薪资制定上拥有较大自由裁量权,因此这些部门的官员薪酬往往高于其他部门公务员,但改革后,部分官员可能面临减薪,将与国家公务员同等薪酬。例如,中国证监会的一些初级员工所有福利相加后月薪可达2万人民币,改革后可能变为1万以下。
重组科学技术部也是是次机构改革的重头戏之一。改革方案中,保留了原科技部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验室建设等高新科技部分,将开发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及一些具体事务职能移出至其他部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称,此改变是为了“抓战略规划、抓重大专项、抓国家实验室等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的科技工作”“保障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事实上,这一变动同样基于安全考虑。就在两会召开前不久,荷兰政府考虑到“技术发展与地缘政治背景”,宣布限制先进芯片制造技术的出口,以免芯片技术落入威胁国家安全的军事用途。中方则批评称这些限制违反国际贸易原则。
相应的,重组后的科技部也会将重心放在半导体技术,试图以新的举国科研体制,破除其近年来“卡脖子”的技术难关,脱离芯片的进口依赖。
此外,中国即将设立的国家数据局可能会加快数据治国、数据监管的步伐。《华尔街日报》的报导披露,新机构可能将负责裁定跨国企业在中国境内产生的数据是否可以出境、制定数据搜集规范、审查中国公司与海外商业伙伴共享数据是否违反国家安全等职责,这可能会为数据跨境及跨国公司在华业务带来较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