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方自2018年以来已经转而重点关注中国和俄罗斯,但在生产武器和制定新的战争方略方面仍面临挑战。」

华尔街日报记者 Michael R. Gordon

2022年2月14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美国陆军等待登上一架飞往欧洲的运输机。
2022年2月14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美国陆军等待登上一架飞往欧洲的运输机。摄:Jonathan Drake/Reuters/达志影像

本文原刊于《华尔街日报》,端传媒获授权转载。目前,《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全部内容仅向付费会员开放,我们强烈推荐您购买/升级成为“端传媒尊享会员”,以低于原价 70% 的价格,畅读端传媒和《华尔街日报》全部内容。

2018年春原本驻扎在巴格达的Clint Hinote被一纸调令调回,等待他的是一个新岗位,以及一个令他大跌眼镜的发现。

美国国防部的一项机密兵棋推演模拟了中国采取行动夺取南中国海(中国称:南海)控制权的情形。这位受命推演美国空军未来的空军军官发现了这样的情境:中国装备精良的飞弹部队向美国在该地区所依赖的基地和港口发动密集攻势,短短几天便把美国的战机和弹药变成了浓烟滚滚的废墟。

他回忆道:“那一刻我的反应是,‘妈呀。我们如果这样打是会输的。’”

在Hinote位于美国五角大楼的巴掌大的办公室里,他开始往墙上贴黄色便条,列出如果美军有机会阻挡来自中国的潜在攻击,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Hinote目前的军衔是中将。

“我当时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Hinote中将说。“我惊讶于中国进步得如此之快,以及我们长期秉持的战争信条已经如此过时。”

巨大转变

在打击中东和中亚的叛乱分子数十年后,美国五年前开始应对一个与中国和俄罗斯展开大国较量的新时代。美国还没有做好准备,前进的道路上也存在著重大障碍。

据现任和前任美国国防官员和指挥官称,尽管年度国防预算已升至逾8000亿美元,但由于被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缠身,且重磅武器的开发进展不顺,美国政府内部对预算的争论以及对中国威胁的紧迫性存在分歧,因此这一转变迟迟未能实现。围绕中东地区的持续担忧、尤其是伊朗问题,以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战,都分散了美国政府的精力和资源。

美国国防工业的整合减少了五角大楼可用的武器制造商数量。船厂难以生产出海军所说的、对抗中国更庞大海军舰队所需的潜艇,武器设计师正急于追赶中国和俄罗斯开发的高超音速飞弹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去年模拟了一场中国两栖作战攻击台湾的兵棋推演,在推演中,美方在一周内就用完了远程反舰巡航飞弹。

由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长期冲突让美国人心灰意冷,美国军队难以实现招募目标,这可能会导致这只完全由志愿者组成的军队兵力不足。在中国打击范围内部署更多兵力的计划仍在进行中。在对叛乱分子和恐怖分子进行了20年的准军事行动后,美国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正从伊朗和阿富汗抽身,更多地专注于间谍活动的核心任务。

美军在中东和阿富汗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空中优势,与敌军在装备上的差距,以及掌握何时开战的主动权。与中国的冲突则会完全不同。美军将在其亚洲基地和港口遭受攻击的情况下作战,还要面临补给线漫长且可能非常脆弱的问题。

如果美中冲突让俄罗斯有信心在东欧采取进一步行动,美国及其盟友将面临双线作战。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核大国。战事还可能蔓延到北极地区,美国在当地的破冰船和港口均落后于俄罗斯,而俄罗斯似乎随时都可能在这一地区接受中国的援助。

本文是研究美军在新国际形势下面临哪些挑战的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相比主要对手,美军依然更加强大。在发展大规模两栖攻击能力方面,中国面临一些障碍,而俄罗斯军队的弱点已在乌克兰战争中暴露出来。但保卫台湾需要美军跨越巨大的空间距离,在中国火力打击范围内展开行动,何况还要兼顾在欧洲和中东遏制冲突的任务。

这种威胁正在加剧。近年来,中国已在改变周边地区的安全地势,以赢得优势。中国在南海建造了人工岛,并用军事设施设防,从而宣称对该战略水道的控制权,不允许美国海军自由通航。

中国几十年来不断增加的国防预算,包括今年7%的军费开支增长,提高了其空军、飞弹和潜艇的杀伤力,更好的训练使曾经由农村新兵组成的军队变成了一支更现代化的部队。五角大楼说,中国正在开发可以摧毁对手卫星的武器和其他能力,而且中国的网络骇客活动对基础设施构成威胁。

美国中央情报局说,习近平已将2027年定为中国军队做好准备攻入台湾的最后期限,不过该局说,习近平和军方对中国目前能否做到这一点抱有疑虑

如果中国控制了南海和台湾,将主宰这片每年有数兆美元贸易往来的水域,还将掌握先进制程半导体的供应,威胁到日本等美国盟友的安全,并挑战美国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自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是该地区的主导力量。

为了应对这种新挑战,五角大楼在菲律宾和日本增设了基地,同时缩小了美国在中东的军事足迹。美国国防部已在制定新战术,以分散美国部队,以免成为中国日益强大的飞弹的目标

五角大楼的年度研发预算已提高到1,4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美国军方正在追求尖端技术,希望能使各军种即时共享定位数据,以便在数千英里范围内执行任务的美国空中、陆地、海上和太空部队能够统一行动,这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挑战。

五角大楼所认为的会使战局向著有利于美国方向发展的许多尖端武器系统要到21世纪30年代才会准备就绪,这增加了中国可能在美国的努力取得成果之前就采取行动的风险。

西太平洋地区若爆发冲突,也可能使在乌克兰受到严重打击的俄罗斯军队获得信心去执行总统普丁的目标,即在被俄方认为是其传统势力范围的中欧和东欧重振俄罗斯的力量。

曾担任美国陆军未来司令部副司令的退役陆军中将Eric Wesley说:“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庞大问题。”他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微妙的时期,我们正在追求这种威慑能力,而时间已经不多了。”陆军未来司令部负责美军的现代化转型工作。

五角大楼高级发言人Chris Meagher说,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正在亲自监督有关对抗中国的美国国防战略的实施工作,国防部即将提出的支出申请将推动这方面的行动。

Meagher表示,中国带来的挑战是真切的,但美国国防部正以极具重大影响的方式紧急而自信地应对这种挑战。他表示:“我们的战略推动了去年的预算申请,并将推动我们即将发布的新预算,新预算将进一步使资源与我们的战略相匹配。我们正在继续努力制定新的行动概念,部署最先进的能力,并在现在和未来进行长期投资,以应对我们面临的挑战。”

无懈可击的美国

30多年前,美国似乎无懈可击。苏联的解体,以及1991年美国主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速战速决,将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的军队赶出了科威特,这些都表明美国有能力发动新型战争,利用精确制导武器和隐形技术来消除地区危险。美国总统老布什(George H.W. Bush)宣称,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新世界秩序”已经形成。

1995年,中国在台湾附近开始了一系列咄咄逼人的军事演习,以强调对台湾总统访问美国的反对。克林顿政府作出回应,进行了越南战争以来美国在亚洲地区最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展示,派出美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并在次年将两个航母战斗群部署在该地区。

不过,五角大楼内部智库的策略师们还是认为未来堪忧。

中国借助远程飞弹、反卫星武器和电子战,通过攻击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赖以投射力量的基地和港口,有可能使美国无暇他顾,从而扭转形势。

当时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小布什(George W. Bush)在其国防顾问的指导下,提出跳过一代技术,转向先进工具,如远程武器、传感器和数据共享技术,以对抗中国的“反介入”战略。

后来,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改变了这种威胁,也改变了五角大楼的使命。

“曾有那么一刻,我们认为‘哇,部队真的要转型了’,”曾在五角大楼智库工作、现为国防部支持的国防分析研究院(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研究员的Jeff McKitrick回忆说,“然后9.11事件发生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全球反恐战争上。”

很快,这也成了当时还是少校的Hinote中将的任务。他的代号是“Q”,取自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系列小说中管理间谍机构小工具实验室的虚构人物,因为他擅长为战斗机的雷达和传感器编程。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时,他被分配到一个“隐形”F-117战斗机中队。

他帮助策划了打击巴格达军事目标的行动,并破坏了萨达姆·侯赛因部队的防空系统。“我们曾有一个非常好的计划来摧毁伊拉克的通讯基础设施、指挥基础设施以及我们认为存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Hinote说,“中国从中汲取了经验。”

随著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拖延,驻日本的美国空军最高官员警告说,除了最先进的美国战斗机外,所有武器都难以攻破中国的防空系统。

2006年至2011年间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盖兹(Robert Gates)在2009年时将F-22战斗机的采购数量限制在187架,以腾出资金用于其他武器项目。

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Air Combat Command)当时表示,这将使空军缺少近200架先前为应对与中国和俄罗斯的潜在冲突而寻求拥有的一流空对空战斗机。这种空对空战斗的经验相当有限:2017年6月,一架叙利亚苏-22飞机在该国上空被一架美国海军FA/18战斗机击落,这是自1999年以来美国战斗机飞行员首次打下一架敌机。

盖兹说,他当时寻求应对潜在威胁,同时也专注于反恐战争。“担任国防部长时我最关注的就是平衡,”他在回答提问的电子邮件中说。“需要为未来与俄罗斯和中国的潜在大规模冲突做好准备,同时为处理我们未来最有可能面临的较小规模冲突的长期能力提供适当的资金。”

盖兹表示,小布什和奥巴马任总统时都认为与中国合作是可能的,并认为冲突是“低概率”事件。他说,习近平在2013年上台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习近平支持更强大的中国军队、更强硬的对外姿态,这是习近平扩大中国全球影响力运动的一部分。

2011年,美国国会和白宫同意对涵盖数年的支出进行限制,即所谓的“自动减赤”,目的是要遏制联邦赤字。此举迫使一系列涉及广泛的开支被削减,阻碍了改造军队的举措,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自主系统和先进制造等方面的改造。

曾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的沃克(Robert Work)说:“鉴于中东地区的此类消耗战每年耗资600亿至700亿美元,军方负责人最担心的是部队战备水平下降,我们当时根本没有必需的资源来应对所有这些更高级的威胁,比如高超音速技术。”他说:“因此,面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技术挑战,美国未能及时回应——而且当美国作出反应时,已经受到“自动减赤”的掣肘。”

台湾问题成焦点

美国国防部2018年发布过一份《国防战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报告,称美国将准备好迎接一个新的“大国竞争”时代。

吓阻中国攻台是其中一大挑战。台湾是美国的长期合作伙伴;中国政府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相隔仅100英里。美国国防部官员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先让中国拿下台湾,又试图将其夺回,会使美国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纷争,还可能刺激中国动用核武,令局势升级。美国需要显示出自己有能力从一开始就阻止北京方面夺取台湾——这是拜登(Joe Biden)政府2022年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中的一项要求。

2019年,Hinote利用他在美国空军未来战争办公室的新职权,组织了另一场机密军棋推演。此次推演做了中国攻台的假设,并评估了两支美国部队加以应对时可能有何表现,一支是“外线部队”,完全由远程美国轰炸机和飞弹组成,另一支是“内线部队”,由会在中国飞机和飞弹射程内作战的飞机、舰艇和军队组成。

结论是,单靠这两种办法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可能成功。

“我们判定需要以组合的方式来保护台湾和日本,”他说。“自那以来,我们一直在进行推演、模拟和实验,以确定这一组合。”

美国五角大楼联合参谋部最近进行的一场兵棋推演显示,如果2025年之后爆发台海冲突,美国可能阻止中国攻台并迫使形成相持局面,不过双方都会伤亡惨重。兵棋推演假设,美国届时将受益于五角大楼目前正在计划中的新武器、战术和军事部署。

未雨绸缪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淘汰了坦克,正将自己重新塑造成一支海军步兵部队,能够从西太平洋的小岛上攻击中国舰船。到2025年,一支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滨海作战团将驻扎在冲绳。这支部队在靠近海岸的地方作战,并将配备反舰飞弹。

在2021年5月的一次演习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将一套重达30,000磅的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系统(Himars)运到阿拉斯加海岸线,把它装进一架巨大的C-130运输机,随后运往荒野中的一个基地。其目的是演练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西太平洋的岛屿上对阵中国海军可能会采用的那种战术。

美国陆军正在著手开发新一代的武器系统,可打击距离更远的目标。由于预算压力和前几十年的战争,陆军的电子战、短程防空和工程能力萎缩。陆军目前正计划在秋季部署一种新的高超音速飞弹,不过它对中国军队的作用将取决于能否在太平洋地区获得部署权。

美国海军面临著预算压力、人员短缺和美国造船能力的限制,目前正计划将舰队扩大到至少355艘载人舰船,这一规模仍不及中国目前的海军。在短期内,美国将拥有约290艘舰船。

美国空军目前的飞机库存情况是其75年历史里最老旧且规模最小的之一,空军的首架B-21轰炸机已亮相,并正寻求获得使人驾驶的战机与无人机机群配合作战的能力。美国空军已经测试了一种将从战斗机上发射的新型高超音速飞弹,并制定了将其飞机分散部署到太平洋地区更广泛基地的计划。

服役了几十年的B-52轰炸机正被翻新以充实轰炸机队。空军已决定购买E-7预警机(最初是由澳大利亚生产),并将采购先进的武器,用来攻击中国的入侵部队。

提升美军实力的速度有时比Hinote所希望的要慢。“当我们开始推动变革时,我们在大多数争取预算开支的争斗中失败了,”他说,“现在有了更强的紧迫感,但我们知道我们必须要前进多远。”

Hinote已经积极推动为货运飞机配备巡航飞弹来增强盟军的火力,使用高空气球来携带传感器,以及用电动“飞行汽车”在整个太平洋岛链上运送人员和设备,这些想法已经付诸实验,但迄今为止没有作出采购决定。

他认为,未来空军可能会更多依赖于无人驾驶自动飞机,并减少战斗机的部署。他说:“当情况紧急时,必须决定是出动无人驾驶飞机,还是继续飞行老式飞机,可我们从未就此做出最终决定。”

他表示,“我认为我们已经有了一套钝化”中国攻击的办法,但需要重塑军队才能做到这一点。

英文原文:The U.S. Is Not Yet Ready for the Era of ‘Great Power’ Conflict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