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換屆後的環境諮詢委員會周一(2月6日)首次開會,即討論「中部水域人工島」填海工程(「明日大嶼」),會上多名委員關注「發展」,有委員倡增加發展密度,反問「密度高係咪就係唔好呢?」,形容密度高的將軍澳方便,亦受年青人歡迎。新任主席查逸超會後向記者表示,委員們清楚環保與經濟議題的界線,但兩者相輔相成,「好難唔講晒所有嘅議題」。

無標題

有委員倡公園下建商場 增商業效益

根據發展局去年12月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明日大嶼」中部水域人工島將分為三島填海,共1,000公頃,造價達5,800億。島上擬興建19萬至21萬伙單位,可住50至55萬人,工程料由2025年開始,橫跨20年。

新一屆環諮會周一(2月6日)首次舉行會議,多名委員關注明日大嶼的「發展」,前房屋署副署長、建築師馮宜萱認為島上部分土地只建公園「浪費」,「如果用咁多錢填海,然後淨係做公園,係咪有點兒浪費呢?」,建議在「藍綠走廊」的休憩用地旁增建住宅及商廈、在公園底下增設停車場或商場,令發展更活潑多元,提升商業效益。

馮宜萱又倡上調發展密度及放寬樓宇高度上限,反問「密度高係咪就係唔好呢?」,形容密度高的將軍澳方便,亦受年青人歡迎。

規劃署副署長姜錦燕回應指,希望能保持人均3.5平方米休憩及社福設施用地,目前方案是「啱啱好」。

5800億造價不包建屋 一半用於交通基建

委員之一,東華三院行政總監、前運輸署助理署長蘇祐安亦表明支持項目,問及建屋成本,以及預計區內人口年齡層分佈。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余遠騁則問到國際上有沒有離島成為CBD的成功例子,以及人工島前往各區的交通時間。

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處長胡國源表示,5800億當中三成用於填海、兩成為島上基建、五成為策略性道路及鐵路基建,並不包括建屋成本。規劃署則表示,首批居民最早在2033年才入伙,目前未能判斷居民人口分佈,但會保留規劃上的彈性。她續指,雖然明日大嶼是島嶼,但策略上將視之為維港都會區的伸延部分。

土拓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副處長葉偉民表示,若從人工島經新連接路到機場、港珠澳大橋、洪水橋,只需少於15分鐘,到中環只需10分鐘內,若經島上鐵路到洪水橋站只需20分鐘,到香港大學站則為5分鐘。

對於有坪洲居民要求以道路接連人工島,土拓署表示同時聽到支持及反對人工島連接坪洲的聲音,現階段不急於決定,但將以航線接駁人工島與坪洲、南丫島、梅窩等地。

千頃海床被填 署方:未有緩解措施

只有部分委員關注對生態的影響。城大化學系環境毒理及化學講座教授、委員梁美儀提到,工程將令1,000公頃的海床消失,問到緩解措施以及對生態的影響。土拓署指,三島之間留有Y型水道,避免直接影響交椅洲的沿岸珊瑚,惟暫無緩解措施,望在今年下半年公佈。環保署助理署長曾世榮則表示,在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的東大嶼山接駁點,發現有盧氏小樹蛙及林地,工程將會繞過相關位置。

商界環保協會行政總裁吳家穎問到人工島對海平面上升及颱風的應對措施,土拓署指人工島介乎海平面上6.5米至9米,設海堤及擋浪牆,海岸線與建築物會保持20至30米的緩衝區,並採用「海綿城市」設計。

新任主席查逸超:環保與經濟息息相關

主席查逸超在會後見記者時,被問到環諮會應否多聚焦環保而非「發展」。查回應指,經濟、民生與環保相輔相成、息息相關,「講環境議題,尤其是涉及發展,好難唔講晒所有嘅議題」,並相信委員們清楚環保與經濟議題之間的界線,形容會上的討論有豐富層次。

至於當初為何接受政府委任,出身牙醫的他提到,自己在2003年成為商界環保協會董事,並在2009年起擔任7年的商界環保協會主席,「環保係我現時喺香港⋯⋯一個幾有代表性嘅項目、公職」。他續指,會內委員均為專業人士,包括大學教授、商人、綠色組織人士,形容「代表性都好高」。

主席查逸超
主席查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