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兩隧一橋」今年展開可行性研究 料2025年完成
【獨媒報導】土木工程拓展署去年中完成《檢視大嶼山的交通運輸基建 網絡及旅客接待能力的研究 – 可行性研究》,倡進一步研究「兩隧一橋」,民建聯陳學鋒今日在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跟進。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署方將於今年3月展開可行性研究,料2025年中完成。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去年土拓署的研究已向立法會及區議會匯報。研究亦認同東涌道是唯一通道,故建議分別在大嶼山東部及西部加強連接。分別是在東面擬興建新行車隧道連接梅窩及愉景灣或小蠔灣,西面則建議興建石壁及大澳的2公里長的羌山隧道,或改用兩座分別長約350米的高架橋取代現時一段連接石壁和大澳道多彎狹窄的羗山道。中部方面,則會研究重新使用伯公坳至長沙約 2.5公里舊東涌道。甯漢豪指土木工程拓展署今年3月將展開可行性研究,揀選最合適的組合,預料在2025年中完成。
至於梅窩至大澳的連接,甯漢豪指大嶼山南部大部分為鄉郊及具保育價值,考慮到大嶼山容量考慮,故將南大嶼道路劃為封閉道路,而目前每日流量佔容量一半或以下,認為暫時未有足夠理據興建上述方案外其他交通基建或環島道路。
民建聯黃俊碩稱,大澳「人山人海」,問到會否重新評估需求。甯漢豪則稱往來大澳的短程水路路線已恆常化,署方亦會繼續進行區內道路小型改善工程。至於東涌道,她指改善工程在2009年完工後,再進行大型優化的可能性不大,故集中研究東面的連接。
林筱魯提到,嶼南路亦有單車及牛「與汽車爭路」。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表示,當局在區內道路多處進行改善小型工程。他又提到,大部分在南大嶼居住及營商的居民皆獲發許可證,目前最大限制是對區外人士。當局認為不應讓太多車輛駛進生態敏感地區,而「大嶼山自駕遊」計劃亦有少量許可證供申請,形容為「小小平衡」。
根據《研究》,當局曾考慮其他不同方案。在西面大澳方面,曾考慮以高架橋連接東涌、穿過山嶺興建彌勒山隧道、將東澳步道改為車路及連接港珠澳大橋等。惟《研究》認為分別有較大工程上的困難,亦涉及影響保育區及私人土地,以及須修改禁區法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