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在去年底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為了解基層市民的身心健康及服務需要,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今(6日)公布「低收入劏房住戶的身心健康狀況及基層醫療服務需要調查」結果,發現分別有96%及97%受訪劏房住戶自評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分數低於50分,有16%人自評健康狀況屬於「差」。社聯倡設立「18區基層醫療發展基金」,資助社區組織在地區康健中心設計針對基層市民健康的服務,提升基層市民的健康。

16%人自評健康狀況屬於「差」

社聯在去年4月至10月,以問卷形式成功收集1,105份低收入劏房住戶問卷。調查發現,有96%受訪者自評生理健康的分數低於50分,有97%受訪者自評心理健康的分數低於50分。至於自評健康狀況方面,有16%人自評屬於「差」,是2014/15年政府就全港巿民進行的同類調查的四倍。

研究亦發現,分別有38%、35%及34%受訪者認為居住環境的蟲害、灰塵及街外噪音問題最嚴重,其次為缺乏自然光、屋內空氣不流通、異味及黴菌等問題。社聯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議)陳莹冰表示,劏房居住環境越差,住戶的自評生理健康越集中在低分區。

左起_陳莹冰_曾偉昇_黃和平
社聯會圖片

獨居劏房人士一日三餐食外賣 較易患上慢性疾病

調查亦發現,單親家庭及獨居人士有較高的健康風險。獨居人士方面,有60%受訪者沒有每天進食蔬菜、16%人每周五天或以上吃高鈉或即食食物,如罐頭及即食麵作為午餐或晚餐,而有33%人有機會患上慢性疾病、25%人有機會患上高血壓、10%人有機會患上患糖尿病及55%人有機會患慢性痛症。

59歲的夜班司機李先生,每月以4,200元租住100平方呎的劏房單位。他指,由於工作關係,平日主要在日間休息,不過劏房隔音差,容易聽到鄰居的開水喉聲音,有時更有裝修聲音,令睡眠質素下降,而精神差甚至影響晚上駕車工作。

李先生提到現居住的劏房沒有廚房,故甚少煮食,平時一日三餐主要是買外賣,亦甚少吃蔬果。李先生明白飲食習慣不健康,但居住限制,難以改變。如有病痛,李先亦甚少求診,大多購買成藥服用,過往也沒做過全面身體檢查。

社聯會指出,許多劏房戶的情況與李先生相似,飲食習慣較差,亦欠缺預防性的支援工服務,認為有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全面的基層醫療服務。

倡設「18區基層醫療發展基金」 為基層市民提供針對服務

社聯總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議)黃和平指,建議設立「18區基層醫療發展基金」,資助社區組織與地區康健中心合作,按其服務專長設計針對性服務,提供第一、二層基層醫療預防服務,以改善基層市民的身體及精神健康狀況。他亦建議增加社區藥房,為基層市民和長期病患者提供免費藥物諮詢和較可負擔的藥物,同時透過「醫社合作」為居民提供用藥教育活動,以提升用藥安全性,以及讓長期病患者在社區藥房取藥,省去來回醫院取藥的時間。

黃和平又指,貧窮使劏房住戶失去生活空間,影響健康。他建議在較多劏房的社區建立「社區空間」。

社聯總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議)黃和平
黃和平(社聯會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