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近八成長者不能自理 社聯促政府推動樂齡科技
【獨媒報導】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聯同學者及醫護組織等,今日公布最新一份《香港百歲老人研究》,研究發現長者身心健康、認知及自理能力下降,有76.5%長者需要協助下沖涼、穿衣、上廁所、室內移動、控制大小便或進食;有62.3%長者感覺越老越無用。社聯指,科技有助便利照顧者工作,亦令長者夠維持一定程度的自理和認知能力,認為現時是推動樂齡科技的最好時機。
長者健康比例跌至5.7% 近八成長者不能自理
香港樹仁大學早前獲政府研究資助局教師發展計劃資助,聯同學者及醫護組織等在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以電話及面談形式,訪問151位95歲或以上,於社區居住的長者的照顧者。受訪照顧者主要為女性, 當中有55%是65歲或以上。
研究發現,不需要在家人及機器協助下可在室內行動的長者由88.7%下降至48.3%,不需要輔助能夠上10級樓梯的長者由69.3%下降至13.2%,不需要輔助能夠行3個街口的長者由41.5%下跌至15.9%,可見長者的行動能力有顯著下降。而長者身體衰弱比例亦由2011年的23.4%增加至55.3%,而身體健康比例則由26%減至5.7%。
研究亦顯示,只有23.5%長者完全能夠自理,即有76.5%長者需要協助下沖涼、穿衣、上廁所、室內移動、控制大小便或進食。
另外,研究指有近三成長者經常感到緊張、害怕(27.4%),以及孤獨(26.7%);有62.3%長者感覺越老越無用,亦分別有10.6%以及28.9%長者有焦慮與抑鬱。在疫情期間,分別有38.2%長者及51.7%照顧者有社交孤立,即一個月內接觸少至2名親屬或朋友。
96歲婆婆稱懂得用科技產品後感到開心
96歲甄婆婆現時與家庭傭工同住,平日由5名子女分工照顧。她樂於使用科技,懂得與家人視像通話,亦懂得在影音平台觀賞粵曲,以及用平板電腦打麻雀。有腳患的甄婆婆笑稱「無人陪我打麻雀,我可以自己打,腳痛都唔記得!」,認為懂得用科技產品後,感到開心。
女兒陳女士表示,甄婆婆學懂使用智能手機後,生活態度變得樂觀,不會向負面方向去想。她又指,長者學習科技有助增加自信和優越感,「(佢哋會諗)咁叻嘅,我都識喎」,而且長者間會互相分享和教導,有助促進人際關係。
香港百歲人口十年增六成 排世界第二僅次日本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劉喜寶表示,全球百歲人口急速增長,香港在2011年有1,890名百歲老年,至2021年增長達11,575人,增幅逾60%,排世界第二,僅次於日本。值得留意,香港80歲以上人口由2011年逾27萬人上升至2021年逾39萬人,增幅達44%。
劉喜寶指,有受訪的照顧者表示周不時感到力不從心,除了經常要進行體力勞動的照顧工作,每天為長者安全提心吊膽。劉喜寶指,照顧者最常用的科技為遙控鏡頭,其次為智能手機、按摩椅、溫度計及血壓計。他們指,利用科技照顧長者時較有信心,可以減輕他們的負擔,認為使用科技是一個好辦法。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及滙智研究中心總監張筱蘭表示,研究可見香港人長籌但不健康,認為現時是一個好時機推動樂齡科技。
倡成立「地區基層醫療發展基金」 接觸社區百歲長者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陳文宜表示,在社會尋找百歲長者不是容易的事,建議政府建立「地區基層醫療發展基金」,與社會服務網絡合作,接觸有需要人士,「去搵呢班人出嚟」,從而推行預防慢性疾病及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項目。陳文宜強調,「呢個係合作,唔係一個地區康健中心可以做到,而係需要地區康健中心同一啲單位合作去做」。
陳文宜提倡設立社區藥房,除了供長者領取藥物,還為他們提供諮詢等服務。她又指,不少長者樂於接觸科技,認為現時合適時機推行樂齡科技,讓長者更早得到享受。
此外,陳文宜建議政府為照顧者提供暫託服務,給予他們踹息空間,又倡成立照顧者社區支援隊,以外展形式識別潛藏在社區的高危照顧者,提供即時資訊及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