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崇基學院教職員宿舍E座及F座(博文苑)位於中大港鐵站對出,屹立山城近60載,校方表示為配合學院發展及教育理念,提出「E計劃」重建宿舍,擬興建學生教職員宿舍、校友活動中心及數碼文化多元創意中心等。計劃總造價為5.5億元,其中1.8億元須向校友及社會人士募款,預料明年1月展開工程,並於2026年12月相繼落成設施。

工程仍在籌備之際,古物諮詢委員會上周就開會討論E座及F座的擬議評級,最終通過「不予評級」。崇基學院拓展事務處回覆《獨媒》查詢指,並無要求古諮會就「E計劃」進行討論。在古諮會旁聽的本土研究社研究員認為,是次評級與「E計劃」不謀而合,局方卻未有詳細闡述建築群的歷史背景及組成,更無交代發展計劃,無疑是資訊不足下誤導委員決定分拆評級。中大校園計劃委員會學生代表則質疑,校方在未有廣泛共識下開展計劃,是先斬後奏,並有違程序公義。

無標題
崇基學院教職員宿舍E座及F座(博文苑)

無標題
崇基學院教職員宿舍E座

港鐵站對出擬重建兩座新大樓 設學生教職員宿舍、校友活動中心等

位於中大港鐵站對出、利黃瑤璧樓下方的崇基學院教職員宿舍E座建於1965年,在中大於1963年創立後兩年建成,樓高6層,至今逾57年歷史。崇基學院拓展事務處今年1月表示,為配合學院長遠發展及教育理念,增建師生校友適用的室內外活動空間,公布「⾹港中⽂⼤學崇基學院E計劃」(E計劃),擬在宿舍原址興建兩棟大樓,高座為學生宿舍,可提供約300個宿位;低座則包括重置教職員宿舍(17,000平方尺)、 校友活動中心(2,200平方尺)、空中花園,以及一個數碼文化多元創意中心(3,500平方尺),供舉行不同類型的活動、展覽和會議等。

無標題
教職員宿舍E座

無標題
教職員宿舍E座

簡介書指新大樓地點「得天獨厚」,緊貼港鐵站交通便捷,將成為凝聚師生校友的重要平台,並帶動校園發展進入新里程。簡介書亦提到,毗鄰同一地段將興建樓高二十多層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大樓」(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Building)及「大學交通樞紐」,形容將與「E計劃」新大樓互相輝映,惟無交代詳細資料。《獨媒》為此向校方查詢,僅回覆稱有關項目仍在進行總體規劃和設計,未有詳情公布。

總建築成本5.5億 當中1.8億須募款

「E計劃」的總建築樓面面積約11萬平方尺,就其建築成本,簡介書顯示總造價為5.5億元,其中2億由港府撥款,1億來自崇基校董會出資連配對基金,7,000萬來自學院教職員宿舍基金,其餘1.8億元須向校友及社會人士募款。據崇基拓展事務處網站顯示,將於4月30日於太平山舉辦步行籌款活動,目標籌得100萬元。有關目前籌得款項,校方回覆查詢只表示「進度良好」。

按照簡介書顯示的時間表,校方去年中選定大樓設計則師並開始設計,預料今年10月完成設計並招標興建,明年1月確定建築商及開始興建,2026年12月相繼落成學生宿舍及其他大樓設施。

螢幕擷取畫面 2023-03-15 231634
簡介書圖片

古諮會上周傾宿舍擬議評級 終通過不獲評

崇基學院的官方頻道1月上載了「E計劃——地點展示影片」,片長約1分鐘,僅介紹有關計劃的位置;校方2月初亦在《經濟日報》刊登全版廣告推廣「E計劃」,内容較為詳細,列出擬興建的設施及募款目標等,但整體宣傳不多。古諮會上周四(9日)舉行會議,突然討論崇基教職員宿舍E座及F座的擬議評級。古蹟辦代表在簡介指,崇基學院在1956年遷至馬料水現址時,為減省教職員往返校園的時間,提出興建兩座宿舍,E座及F座先後於1965年及1966年落成。兩座大樓建築風格類同,南立面及北立面外牆均為毛石牆。

無標題
教職員宿舍E座

就其社會及組合價值,古蹟辦館長(歷史建築)盧傳倩表示,雖然建築位處大學站旁,惟遠離教學樓等其他校園主要設施,「偏處崇基學院一隅」,學院學生亦較少使用。她提到,兩座宿舍有較大幅度改動,地下的停車位分別改建作雜物房、咖啡室及接待處;大部分單位的露台設計亦有變,改用不銹鋼欄杆及玻璃圍板;室内空間用途亦變更,故經審視後建議不予評級。

古諮會委員、建築師葉頌文表示,兩座宿舍建築保存尚算良好,部分樓層近年改建作學生共享空間,或非當局所述的與學生關係疏離;又稱如可運作多30年,屆時或可成為「學生回憶」。香港大學地理系客席教授李志苗則提到,校園尚有教職員A、B、C座宿舍,質疑當局逐棟評級,未有整全考慮整個校園,更問及校方是否有發展項目,惟古蹟辦無正面回應。委員最終通過兩座建築擬議「不予評級」,公眾可在一個月提交意見。

無標題
古諮會委員、香港大學地理系客席教授李志苗

校方:無要求古諮會討論 本研社:評級與發展不謀而合

在古諮會會議旁聽的本土研究社研究員鄭捷龍認為,局方未有詳細闡述崇基學院比中大更早在馬料水建立的歷史背景,亦無提及學院内建築群的組成關係,參照中大建築系教授顧大慶著書所述,崇基校園的坡地佈局為教職員宿舍E座、F座與嶺南體育館置於平坦的「第一層地塊」;圖書館及飯堂等在「第二層」;禮拜堂及教學樓等在「第三、四層」,規劃上各座建築有序分布在不同的水平線上。

無標題
本研社研究員鄭捷龍

鄭捷龍表示,兩座建築物兩側均由毛石(即「虎皮石」)堆砌而成,乃知名華人建築師范文照的風格,其風格日後由周耀年及李禮之等建築師延續。他提到,當初建築師為節省成本及融合自然,遂就地取材起用大量不規則的花崗岩代替鋼筋水泥砌牆,至今相關建築仍分布於校園至少14組建築,包括牟路思怡圖書館、嶺南體育館、明華堂以及其他現存的教職員宿舍;雖然各建築用途不一,卻能體現早期學院的建築特色及一致性。

無標題
牟路思怡圖書館

無標題
圖書館外牆由毛石堆砌而成

古諮會早已將「崇基學院早期校園」(編號N104)列入歷史建築名單,惟至今仍處於「有待評估」。翻查資料,剛於去年10月竣工的「崇基學生發展綜合大樓」(低座為「龔約翰學生中心」;高座為「梁鳳儀樓」),由教職員宿舍D座及G座重建而成。崇基學院在2017年展開相關拆卸工程,古諮會就於2018年6月開會討論,當時古蹟辦稱獲悉有關重建計劃,按機制優先為有迫切需要的項目評級。鄭提到,當時有委員曾查詢早期校園建築的背景及組合價值,但時任古諮會主席林筱魯卻以「稍後會把評審小組的評估結果」為由,無提供任何資料供委員一併考慮,經討論後最終通過「不予評級」。

無標題
去年10月竣工的「崇基學生發展綜合大樓」

無標題
龔約翰學生中心

無標題
梁鳳儀樓

中大向本網表示,校方並無要求古諮會就「E計劃」進行討論。鄭捷龍認為,今次古諮會為教職員宿舍E座及F座評級與「E計劃」不謀而合,評級軌跡亦與2018年相似,惟局方在是次會議中卻無向委員交代發展計劃。他批評局方遲遲不就整個建築群評級,反而分別以「組合價值」偏低為由將建築一座座拆去,無疑是暈輪效應,在缺乏充分資訊下誤導古諮會委員作分拆評級的決定。

學生代表質疑校方無諮詢 推展計劃「先斬後奏」

對於古蹟辦強調兩座建築物與學生關係疏離,本研社研究員、中大校園計劃委員會學生代表周健朗認為,博文苑近年會有學生組織舉辦工作坊及講座,地下亦設咖啡室,他本人亦曾使用該設施;他稱其地理位置與學生日常無主要交疊,卻與學生有一定關係。至於E座,周指其畢竟是教職員宿舍,與學生關係疏遠亦不無道理,但不應成為借題發揮的理據,宿舍裡有教職員居住,而他們亦屬於崇基的一部分,評級同樣具歷史價值。

95c9761d-8f18-40d3-853e-b318a4907e89
中大校園計劃委員會學生代表周健朗(受訪者提供圖片)

周健朗提到,就他所知校方並無就計劃進行諮詢,接觸過的高年級同學都不知道有該計劃;而根據計劃執行時間表,亦無顯示諮詢安排,質疑校方在未有廣泛認知及共識下開展計劃及集資,是先斬後奏、有違程序公義。他認為,古諮會再次分拆部分建築審視卻不予評級,「故伎重演」難免予人為發展開路之感。

作為學生代表,他將要求校方就「E計劃」的影響,如成本及財政負擔等諮詢中大全體師生;同時要求校方邀請古蹟辦全面審視校內歷史建築群,並作整體評級,提升中大校園的歷史組合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