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交椅洲人工島公眾諮詢只剩下7日,於本月31日結束。綠色和平與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等三名專家今早召開者會質疑項目,其中林超英認為未來的海水上升是以百年、千年計,質疑政府指會循序漸進,不斷有工程方案解決問題,更反問「點解我哋要起個島喺海中間等上升嘅海水嚟浸你?」

綠色和平連同3名專家發表民間專家意見書《明日大嶼廿質問》,在造價及財務、政策、規劃、工程、氣候及極端天氣六個範疇提出20項質疑,包括政府計算經濟效益及工程開支的手法、打造第三個核心商業區(CBD3)的成效、居住密度高於市區等。

無標題

林超英:不停起高海牆如住「盜賊之地」

林超英指,聯合國預期未來海平面上升趨勢持續200至300年,甚至上千年,預示屆時要不停起高海堤、海牆防範,形容是有如住在「盜賊之地」,「係有工程解決,但你點解要搬去盜賊如毛嘅地方?會唔會唔夠錢起?」他認為政府應預期最壞災害狀況,並應將資源留給沿海舊區應對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無標題

批政府依仗工程界是「以外行人管內行人」

對於發展局昨日在社交媒體發文,不點名回應林超英的說法不合常理及不符國際準則,林超英強調相關假設是來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表的權威報告,重申是事實。他更反批發展局側重諮詢工程界「以外行人管內行人」,「唔知點解唔搵氣象專家,工程界對於政府個影響係過咗龍。」他亦認為政府不應只參考外國例子,「佢哋自己有腦自己諗,講國際上點樣冇意思,係要保護自己人民。」

政府提出於3個人工島之間興建「Y型水道」減低熱島效應,林超英亦質疑沒有科學基礎,強調要降低熱島效應需要源源不絕的海風,但「Y型水道」水面狹窄,並無這功能,「有風的話,每個島都食上游熱島嘅風;冇風的話,全部海風吹向中間,繼續熱,三條水道完全冇作用。」

無標題
潘焯鴻

潘焯鴻質疑政府低估造價

根據政府文件,2019年3月提出明日大嶼項目造價約6,240億元,去年12月交代則下降至約5,780億元。身為建築工程師的香港方略首席研究員潘焯鴻質疑政府 「報細數」,認為整個工程造價或高達10,453億元。他指根據估算,路政及土木工程的造價指數已上升23%,而非政府提出的15%,質疑政府估價為何不升反跌。

他認為,政府第二次估價剔除了部分工程項目,包括P1公路(欣澳至大蠔),以及欣澳、小蠔灣、大蠔及屯門東填海一環,以致造價降低。政府當時解釋認為項目不涉及交椅洲,但潘焯鴻批評政府沒交代清楚剔走的項目,惹人誤會,並指政府一直遺漏11號幹線(欣澳至洪水橋)及兩條總長14.4公里的鐵路估價。

無標題
伍美琴

人工島迫過市區 學者憂居住密度過高

中大城市研究課程主任伍美琴則指出,人工島居住密度過高,由每平方公里5萬人起跳,比市區平均密度高出50%,重申現時香港是「有人冇屋住,有屋冇人住」。她又引述政府指,將來人工島有20萬個高薪職位,但七成人口會居於公屋,認為「居民食唔晒高新職位」,估計將有大量島外人前往工作,島內居民又要外出工作,變相舟車勞頓。